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当代艺术展览:2000年以来的展览空间感知

中国当代艺术展览:2000年以来的展览空间感知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具身化感知特点可以在一系列典型的展览中可见一斑,结合展览案例对其进行论述会更加清晰直观。同样,余德耀美术馆的展览“雨屋”也为观众创建了一个融合奇幻与真实的独特诗意空间,观众将会体验到一场不被淋湿的倾盆大雨。其创意性地通过艺术来感知生态变化的参与方式,为公众展示了艺术感知方式的多元及余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多重方向。

中国当代艺术展览:2000年以来的展览空间感知

中国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具身化感知特点可以在一系列典型的展览中可见一斑,结合展览案例对其进行论述会更加清晰直观。例如“身体·媒体II”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一个艺术项目,策展人将工业建筑空间作为一个“冷身体”,一个现代性的片段参展。这个冷的身体将通过热的言语和热的叙事,让观众的身体如血液般在其体内移动循环,测试空间、作品、观众能否“言行一致”。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将遇到困顿的身体、相对的身体、移动中的身体、幻象的身体;观众将看到身体如何成为时间的替身;讨论虚拟世界身体和身份的关系;体验身体如何被记录、抽离、重新校正,重新编制;策展人希望使观众追忆摄影摄像术如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以及这些再现的身体又如何干扰并影响了我们与真实的关系。本次展览是2007年同名展览的延续。在十年前新媒体和跨学科艺术创作处在起步发展时,策展人将“身体·媒体”展布置在两个全封闭的黑匣子中,空间感被刻意地抽离,观众的身体化为时间中开启作品的钥匙,而十年后,自媒体和移动终端让“身体”和“媒体”超越了镜像或协作关系。身体,就像是一个人类随身携带的等身界面,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他者,新媒体技术赋予它游戏和表演的舞台,延缓着它的衰老,就像新媒体技术延缓着艺术的局限那样。

同样,余德耀美术馆的展览“雨屋”也为观众创建了一个融合奇幻与真实的独特诗意空间,观众将会体验到一场不被淋湿的倾盆大雨。这场展览是由兰登国际为余德耀美术馆“量身定做”的艺术装置,为呼应巨大空旷的展陈空间,兰登国际在余德耀美术馆中打造了一个150平方米的超大“雨屋”,同时为确保每一位观众都能获得自己独特的艺术体验,余德耀美术馆也延长了观众的参观时段,让观众走进“雨屋”,感受“雨屋”营造的超现实的氛围和独一无二的与水互动的体验。本次展览的意义就在于为观众创建一个全身心去感受、用身体去感知的艺术场域,并与观众产生互动。其创意性地通过艺术来感知生态变化的参与方式,为公众展示了艺术感知方式的多元及余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多重方向。(www.xing528.com)

图37 “雨屋”展览现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