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州沧桑录:八·陆海军大元帅讨沈之战

广州沧桑录:八·陆海军大元帅讨沈之战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经香港抵达广州,并于当天设立元帅府,以大元帅名义行使管制陆海各军等职权。2月23日,以大元帅名义令沈鸿英部移驻肇庆及西江北岸,原属沈部北江防地,由滇军杨希闵部接防。3月2日,中华民国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正式建立,设在东山农林试验场,与北京政府分庭抗礼。7月,沈鸿英发动的叛乱以失败告终。

广州沧桑录:八·陆海军大元帅讨沈之战

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香港抵达广州,并于当天设立元帅府,以大元帅名义行使管制陆海各军等职权。

2月23日,以大元帅名义令沈鸿英部移驻肇庆及西江北岸,原属沈部北江防地,由滇军杨希闵部接防。

3月2日,中华民国政府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正式建立,设在东山农林试验场,与北京政府分庭抗礼。孙中山就任陆海军大元帅,谭延闿任内政部长,程潜任军政部长,廖仲恺任财政部长,邓泽如任建设部长,伍朝枢任外交部长。另外,孙中山还任命杨庶堪为秘书长,蒋介石为行营参谋长,胡汉民为总参议。共产党人陈独秀曾任宣传委员会委员长,谭平山为委员。

大本营建立后,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随之建立起来,由廖仲恺、孙科分任广东省长、广州市长。

4月1日,大元帅大本营由广州农林试验场迁到广州河南士敏土厂(现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

大元帅大本营是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也是国民政府的前身。其管辖范围只限于广州及其周围一些地区,而且还处于军阀的四面包围之中,西北两面有桂系沈鸿英,东有粤军陈炯明,南有邓本殷。政府内部成分复杂,军内矛盾重重。(www.xing528.com)

4月10日,沈鸿英以移防为名,将所部近2万人集结于广州北郊及新街、韶关、高塘一带,谋攻广州。

1923年4月15日,沈鸿英宣布接受北洋政府任命的“广东军务督理”职务,要求孙中山“取消帅府,赴沪倡导兵工”。16日,沈军李易标部7个营,由白云山进攻滇军总司令部驻地农林试验场及观音山等地。

孙中山立即宣布撤销沈鸿英的桂军总司令职务,并亲临镇海楼,命令杨希闵、刘震寰等部反击叛军。

4月19日,沈军放弃白云山南麓和广州附近阵地,沿粤汉线溃退,平叛军乘胜追击,在江村桥歼灭沈军一部后,徒涉流溪河,于21日占领新街。沈军退至源潭。

7月,沈鸿英发动的叛乱以失败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