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平革命的教训:农民力量与中国近代史

太平革命的教训:农民力量与中国近代史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政府一倒,曾国藩李鸿章就失掉了头脑,不容易组织反革命的武力。另一方面,我们从太平天国的革命,可以看出农民的伟大力量。近百年中国反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封建枷锁的斗争,始终以农民为主要力量之一,而太平天国正是这一长期斗争的先驱,它留下了民主革命的光荣传统,鼓动了后来继起的革命运动。

太平革命的教训:农民力量与中国近代史

我们从太平天国的兴亡,可以获得许多教训:

第一,我们从此知道革命是有社会条件的,当社会发展还没有达到相当阶段的时候,社会上缺乏强有力的领导阶层,革命是不容易成功的,特别是民主革命,如果没有富于组织能力的阶层来领导,就不可能完成建设的任务。

第二,我们从此知道革命的战略是应当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腕,“一鼓作气”地摧毁反革命的中心,太平军的失败就是由于把主力留在东南,保卫首都,仅派少数部队北伐,以致不能迅速攻破北京,反而被清军打败。反革命既然始终有北京那个中枢来号召,人心就很镇定,力量就容易集结起来。假使太平军不在南京建都,只留少部分军力驻在南京一带,而指挥大军迅速北上,发动北方民众参加,声势必然更大,当时湘淮诸军还没有成长,北方的官军尤其缺乏战斗力,太平军直捣北京,和摧毁枯树一样,清政府绝没有侥幸存在的可能。清政府一倒,曾国藩李鸿章就失掉了头脑,不容易组织反革命的武力。

第三,我们从此知道革命阵营的内部必须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世间再没有比内部瓦解更危险的事,纵然有雄兵百万,猛将千员,只要内部不和,马上就会失败。如果内部始终团结,敌人虽强,也不难对付。(www.xing528.com)

第四,我们从此知道领袖必须始终和群众共甘苦,不离开群众去图个人享乐,才能够保持革命情绪,保持内部团结,保持群众对领袖的信仰及对革命的信心。

第五,我们从此知道,革命必须发动广大群众参加,太平军前一时期能够相当发动南方的群众,所以节节胜利,后来没有发动北方的群众,所以不能改变北方的局面,同时它又没有把北方的捻子及南方的三合会群众好好地联络起来,结成一道反清革命的联阵合线,这尤其是“失策”。我们读历史,看到太平天国灭亡以后,北方捻子非常活跃的情形,就可以明白当时北方农民反清斗争的爆发,是必然之势,假使太平军能够早些去发动,是一定可以领导起来的,可是太平军领导人物的革命情绪早已低落,都顾不到这个,这是很让人惋惜的。另一方面,我们从太平天国的革命,可以看出农民的伟大力量。近百年中国反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封建枷锁的斗争,始终以农民为主要力量之一,而太平天国正是这一长期斗争的先驱,它留下了民主革命的光荣传统,鼓动了后来继起的革命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