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出入龙门:晋陕历史人文,芮姜与芮伯万的故事

出入龙门:晋陕历史人文,芮姜与芮伯万的故事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的艺术作品编织了围绕芮姜行政与亲情的凄婉故事,其中重要情节涉及芮国与秦国的关系。历史舞台剧《芮姜传奇》剧照 刘玉虎 摄影《左传·桓公三年》记载:“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芮姜以强势权力驱逐芮伯万,迫使其避居魏国。正确地指出,芮国的这一变故,是导致秦国“侵削”的重要原因。因芮伯居魏,故系之《魏风》。认为芮姜驱逐芮伯万,是“已甚矣”,即处置过度。

出入龙门:晋陕历史人文,芮姜与芮伯万的故事

● 王子今

梁带村芮国墓地的重要发现,丰富了我们有关芮国历史进程与文化水准的知识,也充实了我们对春秋时期秦国向东发展的路径和态势的认识。有的艺术作品编织了围绕芮姜行政与亲情的凄婉故事,其中重要情节涉及芮国与秦国的关系。澄清相关误见,有必要介绍真实的历史。

历史舞台剧《芮姜传奇》剧照 刘玉虎 摄影

左传·桓公三年》记载:“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左传·桓公四年》又写道:“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说芮伯万“多宠人”,在情爱方面多所放纵,竟为其母亲芮姜所不容。芮姜以强势权力驱逐芮伯万,迫使其避居魏国。需要说明的是,“芮伯万”“芮伯”的称谓告诉我们,他当时已经是在位的芮国国君。

宋王应麟《诗地理考》卷六“与秦晋邻国日见侵削”条写道:“《左传·桓公三年》:‘芮伯万出居于魏。’”《左传·桓公四年》:“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正确地指出,芮国的这一变故,是导致秦国“侵削”的重要原因。(www.xing528.com)

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卷二〇认为,《诗·魏风》中的《葛屦》一篇,是批评芮姜的诗作:“《葛屦》,刺芮姜也。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逐之,出居于魏。其宠人作此。”又写道:“芮姜事见《左·桓三年》及《四年》:‘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竹书》亦载周桓王十一年,芮伯万出奔魏。十二年,王师秦师围魏,取芮伯万而束之。其事与《左传》合。”芮伯之多内宠,固可非。而其母至逐之,出居于魏,以致身被执而国几灭,则已甚矣。此诗疑宠人所作。因芮伯居魏,故系之《魏风》。芮、魏接壤。《水经注》谓:“河水自河北城南,东径芮城。”又引钟惺云:“芮姜恶芮伯之多内宠,逐之。妇人之妬如此。隋独孤后见群臣有媵妾者,辄言于上,黜之。恶其子勇多内宠,废之。至死代。人行妬,真造化戾气也。”认为芮姜驱逐芮伯万,是“已甚矣”,即处置过度。进行心理分析,认为可以归结于“妇人之妒”“造化戾气”。

《诗·魏风·葛屦》的辞句是:“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何楷写道:“‘葛屦’‘履霜’,指芮伯也。意芮伯以夏时被逐,至秋冬犹未得归,故着葛屦而履霜于中野,见其凄凉之状也。”“时芮伯出亡在魏,故此所宠之内人为之缝裳,因治其衣之腰领,而寄使服之也。”所谓“左辟”“褊心”,都是指责芮姜。又说:“圣人所以录此诗者,见父母之敎子,自有其道。如芮姜之于芮伯,但节其女宠可也,身为国君,而逐之于外,谓宗祀何?至使秦师见侵,魏国被围,皆芮姜一逐,阶之为厉,妇人无识,祸及国家,遂至于此,可畏哉!”

王夫之尚书稗疏》卷四下《顾命》“芮”条写道:“……至春秋时国尚存。芮伯万为母所逐,而秦并之。今平阳府芮城县其地也。”王夫之认为被秦国所“并”的芮国在今山西省。这应当与历史真实并不符合。不过,芮国确实曾经在河东发展。这一诸侯国的空间位置,“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一个特殊的侧面,体现了当时黄河两岸交通的便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