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水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及克服困难的关键措施

广水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及克服困难的关键措施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1年1月下旬,县委召开三级扩干会,传达贯彻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部署整风整社整党,要求彻底反掉以“共产风”为主的“五风”,彻底纠正“一平二调”,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全力组织农业生产高潮。由于实行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深入贯彻《农业六十条》,狠刹五风,开展生产救灾,推广农业技术改革,终于渡过了严重困难时期。

广水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及克服困难的关键措施

1961年1月下旬,县委召开三级扩干会,传达贯彻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部署整风整社整党,要求彻底反掉以“共产风”为主的“五风”,彻底纠正“一平二调”,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全力组织农业生产高潮。3月,遵照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部署,县委召开专门会议,贯彻“四多”“四少”,即:多劳多吃,多产多吃,多贡献多吃,多劳多得和少劳少吃,少产少吃,少贡献少吃,少劳少得的粮食政策。为适应农田耕作技术改革的需要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工业战线组织手工业人员恢复和扩大日用小商品生产,投入生产的品种300余种,开展了农具的成龙配套、修配和添配工作。4月下旬,为贯彻中央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简称《农业六十条》),县委召开三级干部大会。会议一是决定恢复人民公社化前的8区2镇建制,将8个人民公社改为2个县辖镇和8个区,将50个管理区改为58个人民公社和1个区辖镇。二是确定供给制到5月底止。三是公共食堂采取自愿原则。4月23日,县委就这次会议发出《会议纪要》。5月,全县普遍取消半工资半供给制。6月,公共食堂全部停办,恢复评工记分,按劳取酬和按人分等定量分配口粮的办法,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0月,县委贯彻中央关于改大队核算为生产队核算,县、区、公社办试点86个,将生产和分配单位统一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自高级社以来,已存在于人民公社化更趋严重的生产队之间的平均主义问题。1962年,县委曾在农村搞过包产到户试点,但当年10月传达八届十中全会精神,被当作“单干风”批判,被迫停止。

1961年本县遭遇大早,全县只插了3万面中稻,插后干死无收的12万亩,秋粮减产七成。在严重旱灾面前,由于落实政策调动了群众生产自救的积极性,贯彻“大集体、小自由”政策,集贸市场开放,市场比较活跃,物资流通。党和政府大力领导生产救灾,豁免了秋季公粮,到外地调入2033万斤粮食作救灾粮。生产队借田给社员秋播8.5万田。机关干部开荒生产改善生活。虽遭受重灾,群众生活、情绪稳定,病人少,外流人员少,社会秩序好。

为了调整国民经济,使文教事业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1961年8月,对全县中学规模进行了压缩,由13所缩减为6所,共63个班(含高中8个班),学生1700名(其中高中生371名),222名教职工。1962年,还进行了精简机构、压缩人员,成立了以县长林鸿财为组长的精简工作领导小组,精简工作从3月开始,到年底,全县共精减干部职工1369名,压缩城镇人口1563人,减少吃商品粮4498人,增加农业劳动力1587人。由于大量地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加强了农业生产,减少了工资开支和粮食供应量。(www.xing528.com)

由于实行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深入贯彻《农业六十条》,狠刹五风,开展生产救灾,推广农业技术改革,终于渡过了严重困难时期。自1961年起全县形势一年比一年好,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