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水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崛起

广水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崛起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此后,全国农村掀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全县范围内掀起规模浩大的以治山、治水、治土为中心的“三治”工程,每年冬春投入劳力10多万人。1975年9月15日,全国农业大寨会议在山西省昔阳县召开,10月16日,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体会议,再次把农业学大寨运动推向新的高潮。10月24日,县委认真学习了中央领导讲话,在全县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热潮,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广水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崛起

突出以粮食生产为主,全县90%以上人口务农。“文革”虽然对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尤其是这期间“农业学大寨”高潮到来和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只注重“三治”和抓农业内部种植业生产。但从县委、县政府直到县委、县革委会,都十分重视农业,坚持以“抓革命,促生产”为总方针,坚持抓好农业增产丰收。

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农业学大寨”是毛泽东在1964年发出的,号召人民学习大寨人艰苦奋斗,发展生产的精神。此后,全国农村掀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全县范围内掀起规模浩大的以治山、治水、治土为中心的“三治”工程,每年冬春投入劳力10多万人。本县从1970年开始,先后组织数百名农村基层干部到山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

1975年9月15日,全国农业大寨会议在山西省昔阳县召开,10月16日,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体会议,再次把农业学大寨运动推向新的高潮。10月24日,县委认真学习了中央领导讲话,在全县掀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的热潮,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当年投入劳力达14万余人,完成治山改土面积2.6万余亩,使农田水利建设稳步向前发展。1966年至1976年,是本县水利工程龙成配套阶段,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三治”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3681.57万立方米,完成标工14913.71万个,完成投资3742.64万元,建成了黑洞湾、高峰寺水库等36处中、小型水库,开通了花山引水渠道,先后建成60马力以上的内燃机提水泵站25处,55千瓦以上电动提水泵站71处,135千瓦以上固定电动抽水机站15处。使蓄、引、提种类水利设施有机配合,合理布局,基本形成了水利“成龙配套”“长滕结瓜”的灌溉系统。由于水利建设增加了库容量,按实际控制承雨面积可蓄水3.77亿立方米,比建国初期增加了5倍以上,许多旱田改成了水田,使粮食单产大大提高。

毫无疑问,大寨这种艰苦创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精神和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将大寨的经验篡改为“大批促大干”的典型,利用农业学大寨运动,大搞“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批“资本主义”,大割“资本主义尾巴”,推动所谓“大寨工分制”和“一拉平”,搞“穷过渡”,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受其影响,应山各地脱离实际大肆毁林开荒,甚至把正在收益的经济林毁掉搞人造平原,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给农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www.xing528.com)

推行高产稳产农田建设。从1970年起,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实行沟、田、林、路、村庄综合治理,土地实行方整化、条田化,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的要求,使境内的大部分土地达到要求,建成了旱涝保收农田40多万亩,改造中低产田8万亩。1975年,县委认真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当年投入劳力14万余人,完成治山改土面积2.6万余亩。

推广科学种田。全县按照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农业“八字宪法”要求,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学习推广高产经验,普及农业科技,同时广泛开展辟肥源、选良种、强管理等措施,以科学种田夺取以粮食为主的农作物高产。

推进农村工作。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坚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解决当时农村普遍存在的分配不兑现,劳动计酬上的平均主义,比较好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72年,全县粮食总产40420万斤,比上年增加4000万斤,增长11.3%,财政收入908.6万元,比上年增加389.5万元,增长7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