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阳市白云区麦架河的历史分期及地理特点

贵阳市白云区麦架河的历史分期及地理特点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麦架河由东向西贯穿全村。大坝为麦架镇政府驻地,位于麦架桥南面1公里。寨西侧有小溪由北至南注入麦架河。清代分属贵筑县西下里和西隅里;民国20年属贵阳县第八区曹官乡,民国33年属贵筑县白云区白云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麦架乡;1958年属越美公社,建下堰大队;1961年属白云区麦架公社,1962年属乌当区艳山红公社,1973年至1983年,属白云区艳山红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下堰村。寨西有小溪,由北流入麦架河,称大路河,寨因此得名。

贵阳市白云区麦架河的历史分期及地理特点

麦架村 自然村寨有麦架桥、大坝、亮天寨、印台山、罗家寨、张家湾等。麦架桥别名麦架桥寨、麦稼桥,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得名。麦架村地势以河流宽谷地和坝子为主。麦架河由东向西贯穿全村。大(山洞)修(文)公路从南至北贯通村境。公路河流交汇处有一桥——麦架桥。清代属贵筑县西下里、麦西里。民国20年(1931年)分属贵阳县第八区的沈官乡、孙官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乡。1952年属贵筑县白云区麦架乡,1956年属贵筑县白云区麦架乡,1958年属越美公社,建麦架大队,1961年属麦架公社,1962年至1983年属艳山红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麦架村。明《贵州图经新志·关梁篇》载:“麦驾桥(明万历志作‘架’字)在治城北30里,水西之道所经,宣慰使安观建。”寨子坐落于麦架河北岸,农舍沿公路相对坐落,形成街道。分老街和桥头2个村民点。民国末年和解放初期为贵筑县麦架乡驻地;1958年为越美公社驻地。

大坝为麦架镇政府驻地,位于麦架桥南面1公里。寨子四周地势开阔,是一片黄泥坝子,寨因地形得名。大(山洞)修(文)公路经过寨中。分大坝、小街上2个村民点。

亮天寨位于麦架桥东偏北1公里处的九龙坡西北麓,麦架河东岸土岗上,因日出日落均为太阳所照射,故称亮天寨。寨内有世界吉尼斯纪录的香樟树,专家称之为“世界猴樟王”,树高约12米,树围近7米。

印台山位于麦架桥东南1公里处的印台山麓,所以叫印台山。

罗家寨别名许家庄。位于麦架桥东北面1公里的麦架河北岸缓坡上。寨西侧有小溪由北至南注入麦架河。明末清初,蓟辽都督许成名之子、明太子太保大将军许心葵后裔迁居于此,称许家庄。清末,许氏徙居贵阳,罗氏迁入,更名罗家寨。

张家湾位于麦架桥东北面1.5公里麦架河北岸的丘地上。因寨子原居住的住户多数姓张,所以称张家湾。

高坡村 自然村寨有高坡寨、罗格凼、高寨河、麦伍等。高坡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得名。地势以山间宽谷地为主,麦架河由东向西流经南境。来自罗格凼水库的溪流由北向南直贯村境。清地域属贵阳府亲辖地麦西里;民国20年(1931年)分属贵阳县第八区孙官乡、麻堡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麦架乡,1958年属贵阳市乌当区越美公社,建高坡大队;1958年12月建沙文公社属麦架管理区;1961年6月属白云区麦架公社,1962年至1973年属贵阳市乌当区艳山红公社;1973年至1983年属贵阳市白云区艳山红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高坡村。高坡寨坐落在山坡东面坡腹平缓地上。因坐落地势较高称高坡,寨东有小溪,源自罗格凼水库。

罗格凼位于高坡北面偏东1公里的山坡北麓,罗格凼水库南岸。罗格凼是苗语地名的汉语音译,明代以前称宋那革,清代以后称罗格凼,清道光《贵阳府志》记:城北之水有:“罗锅塘日流水井,以上在沙子哨”,又有“罗青当,去城四十里,邻高田寨,居民二十余户,市沙子场,去场十里,秋米三石有奇,人场柳水”。其考证曰:“宋那革,《方舆纪要》顾成征水西诸蛮,破阔水,进克宋那革。今按贵阳麦西里有罗青当,东南至城西四十里,即宋那革也。”高寨河位于高坡南面1公里的河流南岸。寨坐落于地势较高处,北面临河,称高寨河。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孙官乡。

麦伍位于高坡东南面1.7公里高寨河南岸坝子边的小山脚。“麦伍”是布依族语地名的汉语音译,意为“狗的寨子”。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麻堡乡。

果园村 自然村寨有孙官、马桥河、沙子坡、白头山等。

孙官为村委会驻地,北邻沙子哨农场。属缓丘坝子。麦架河流经南缘,源于罗格凼水库的溪流由北向南流经村境直贯入麦架河。清代属贵筑县西下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孙官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白云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麦架乡,1958年属越美公社,因以种果树为主而建果园大队;1958年12月,建沙文公社时属麦架管理区;1961年6月属白云区麦架公社,1962年,属乌当区艳山红公社;1973年至1983年,属白云区艳山红公社,仍叫果园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果园村。

孙官寨地处高寨河北岸。明代为贵州卫中千户所“九百户”驻地。因百户长姓孙,故称孙官堡;《明实录·熹宗天启实录》记载:“天启六年,(安邦彦)将麻姑堡,孙官堡烧劫,渐逼城(贵阳)下。”

马桥河位于孙官寨东面1公里处的平缓地上,寨中曾有赶马人捐资修桥,人称“马桥河”。

沙子坡位于孙官寨东南面0.5公里高寨河北岸。因寨子坐落的山坡称沙子坡,寨子以此得名。

白头山位于孙官西南面1公里处的高寨河北岸阶地上,寨北山坡上有白岩,当地人称白头山,寨因山得名。

下堰村 自然村寨有下堰寨、阴阳寨、金龙滩、大路河等。下堰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得名。全村地势为坝地和缓丘地貌,麦架河流经北缘,源自大山洞的溪流由南向北流经中部注入麦架河。大(山洞)修(文)公路贯通东境边缘。清代分属贵筑县西下里和西隅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曹官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白云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麦架乡;1958年属越美公社,建下堰大队;1961年属白云区麦架公社,1962年属乌当区艳山红公社,1973年至1983年,属白云区艳山红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下堰村。下堰寨地处大(山洞)修(文)公路6公里段西侧的坝子中。寨西有小溪由南向北注入麦架河,早年曾于溪边筑堰拦水,寨沿用堰名。

阴阳寨位于下堰西面0.5公里的平缓地中,早年称鸳鸯寨,后因音近讹为阴阳寨。清代属贵筑县西隅里。

金龙滩位于下堰西北面1.5公里的坝边山坡脚,寨北有地下泉水金龙滩,寨名袭用泉水名。

大路河位于下堰西北面0.8公里的平缓地上。寨西有小溪,由北流入麦架河,称大路河,寨因此得名。

马堰村 自然村寨有马堰、革朗等。

马堰为村委会驻地,村因驻地得名。村东为坝地,西为山地,西南面与观山湖区朱昌镇接壤。麦架河流经北缘,源自新堡的溪流,由南向北流经村东流入麦架河。清代属贵筑县西下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沈官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白云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麦架乡;1958年属越美公社,建马堰大队;1962年属乌当区艳山红公社;1973年至1983年属白云区艳山红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马堰村。

马堰别名麦架下寨、马家寺寨、马家寺。清道光《贵阳府志》记载:“马家寺寨,原名麦架下寨,万历四十年,里(1612)人马文卿、马明卿兄弟于寨侧建马家寺,遂以寺名寨。”清嘉庆年间,于此设立场市,子午日集市贸易,成为古集镇。民国年间集市废散,民国37年(1948年)马家寺与下堰寨建马堰保,马家寺更名为马堰寨。在寨西北30米有大河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八年(1743年)重修,有碑记。

革朗位于马堰西南面1公里处,“革朗”是苗语地名的汉语音译,意为“坐落在小凹中的寨子”。

新村 自然村寨有新街寨、沈官、新村等。新街为村委会驻地。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1公里处。属低丘地貌。麦架河流经南缘;源于潮水河的溪流由北向南流经中部入麦架河。清初,建沈官堡,属贵州卫右千户所,后属贵筑县西下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沈官乡;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白云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麦架乡,1958年属越美公社,建新村生产大队;1961年属白云区麦架公社,1962年属乌当区艳山红公社,1973年至1983年属白云区艳山红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新村村。

新街寨坐落于大(山洞)修(文)公路两侧。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只有两户人家,附属于麦架桥,后村民增多,农舍相对坐落成街,得名新街。(www.xing528.com)

沈官别名沈官堡。明代为贵州卫右千户所“一百户”驻地,百户长姓沈,因名沈官堡。寨西30米处有沈官桥,横跨麦架河,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建,是沈官堡以南人畜主要通道,也是明清时期贵阳进出水西(今黔西大方修文等地)古驿道桥梁之一。2003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纳入麦架河治理规划。

新村为原村委会驻地,地处麦架河北岸山脚阶地上,1958年建贵州铝厂时,国家于此建新村,供厂区内撤迁农户居住而得名新村。

小桥村 自然村寨有干天寨、新场、小桥、朱官、大洞口等。干天为村委会驻地,以所辖自然寨小桥作村名。村境呈狭长状,自然村寨多数沿巴修(文)公路两侧分布。清代属贵筑县西下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朱官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白云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麦架乡,1958年属越美公社,建小桥生产大队;1961年属白云区麦架乡,1962年属乌当区艳山红公社,1973年至1983年,属白云区艳山红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时,改为小桥村。

干天寨地处大(山洞)修(文)公路两侧。因寨周田土缺水,常受干旱威胁,所以得名干天,又因地处山丫口,所以又称干天丫口。

新场位于干天南面偏东1公里处的公路两侧,该地原是乡场,因形成集市的时间晚于麦架桥,所以叫新场。后因赶集人数日趋减少而废。

小桥位于干天南面东0.5公里处的公路两侧。有小溪由北向南流经寨中,原称田坝头,民国时期筑公路时,在寨中小溪上建公路桥,俗称小桥,后演化为寨名。

朱官位于干天北面偏西0.5公里大(山洞)修(文)公路东侧土岗上,源自潮水河的小溪穿寨而过。明洪武四年(1371年)贵州卫中千户所“四百户”屯兵治所,百户长姓朱,因名朱官堡。民国20年(1931年)属朱官乡驻地。现址存有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修筑的永胜门和道光十四年(1834年)修筑的德胜门以及修建碑记。2015年,“朱官堡·永胜门”被列入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洞口位于干天西北面两公里处的山谷中,寨东有小溪,寨西北200米处坡顶有山洞。洞口较大,寨因此得名。

青山村 自然村寨有黄花地寨、坟山、哨田、上寨、青山、潮水河、哨上、五龙寺、高天等。黄花地为村委会驻地,村后有一座大青山,故名青山村。全村以山地为主,山间坝子相错落,北部山势绵亘,与修文县接壤。有两条溪流在境内中部山谷发源,入小桥村汇合后经沈官入麦架河。高天至大山脚农场的公路斜贯村境。明代,贵州前卫在此设一屯——鸡公屯。清代属贵筑县西下里;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朱官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白云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麦架乡;1958年属越美公社,建青山生产大队;1961年属白云区麦架公社,1962年属乌当区艳山红公社,1973年至1983年属白云区艳山红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青山村。黄花地寨因山野多开金黄色的金针花(野黄花)而得名黄花地。贵阳开明士绅王俊先于此寨出生。

坟山寨后山坡称坟山,寨因山得名。民国20年(1931年)属贵阳县第八区孙官乡。

哨田位于黄花地东面1公里的田坝中,1963年农户从青山、上寨迁此建房居住,沿用小地名哨田作寨名。

上寨位于黄花地东北0.5公里处的青山东面山脚。因寨居山的上首,所以称为上寨。

青山别名鸡公屯,下寨。位于黄花地东面偏北0.5公里处的青山脚下。明代称鸡公屯,属贵州前卫屯兵地,因寨居上寨的下首,所以又称下寨。道光《贵阳府志》载:“鸡公屯原附朱官堡,乾隆中始分。”寨后山峰绿树覆盖,常年青翠,改称青山。

潮水河位于黄花地北面1公里的山涧。寨东北山谷中有露头地下水,7天一大潮,3天一小潮涌出成溪,称潮水河,寨因此得名。今成为白云区农业水产养殖基地。

哨上,是明代贵州前卫鸡公屯(今青山)设哨地,故名。

五龙寺别名乌龙寺,位于黄花地北面偏东4公里处与修文县交界的群山中。明代建有寺庙,雕有五条龙,称五龙寺,寨名沿用寺庙名。清代属修文县至孝里第七甲,称五龙寺。民国4年(1915年),废除清代里、甲,县下划分区、保、甲、牌时,将其划入白云。1990年贵州铝厂一矿扩建征其地,全寨村民整体农转非迁至大坝居住,寨消失。

高天地势较高,寨南是宽谷坝。早年寨周树林茂密,人处寨中,环视皆树,惟有抬头观天,寨子如坐天上,因此得名高天。

摆茅村 自然村寨有摆茅、杉树林、猫跳石、鹅颈冲、水井凹等。摆茅别名摆毛,为村委会驻地,村以驻地得名。南连乌当区朱昌镇,西抵猫跳河与清镇市交界,北接修文。清代属贵筑县西下里;民国20年(1931年)分属贵阳县第九区赵官乡、摆毛乡;民国33年(1944年)属贵筑县白云区白云乡,1952年属贵筑县第六区麦架乡,1953年,属修文县王官乡,1958年属白云区越美公社,建摆茅生产大队;1961年属白云区麦架公社,1962年属乌当区艳山红公社;1973年至1983年属白云区艳山红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改为摆茅村。

摆茅寨地处山间冲槽中,“摆毛”苗族地名的汉语音译,意为马寨。分摆毛,小寨、团坡、老王冲、走马田等居住点。

杉树林位于摆茅东南1公里两侧的山脚,因寨周多杉树而得名。

猫跳石位于摆茅南面0.7公里的小溪边,溪边原有石山,石山有形同大猫(虎)脚印石窟,名为猫跳石。

鹅颈冲位于摆茅南面偏西1.3公里处的山冲中。因山冲口迂长而狭窄,形似鹅颈,故名。

水井凹位于摆茅西南面2公里山凹中,因凹地中有泉井,故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