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70岁自荐成唐代状元

唐代70岁自荐成唐代状元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唐摭言》及《登科记》载:唐代尹枢,久困场屋,一直考到70多岁,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毛遂自荐,当了状元。尹枢理直气壮地说:“状元应当是晚生,卷子已由同年们传看,请大人过目。”杜黄裳看过这份卷子,感到比第二、三名确实高出许多,就正式确定尹枢为状元。这次从未有过的考生评卷、自荐状元,使得那些奔走荐举的权势者目瞪口呆,只好以下不为例而收场。

唐代70岁自荐成唐代状元

据《唐摭言》及《登科记》载:唐代尹枢,久困场屋,一直考到70多岁,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毛遂自荐,当了状元。唐德宗七年(791)会试,礼部侍郎黄裳知贡举。在唐代,由于荐举的作用往往比考试本身更重要,考试中拉关系走后门也就愈演愈烈。杜黄裳硬着头皮主持了头两场考试,和手下人粗粗翻阅了一下试卷,竟然发现,“后门”指定的数量,大大超过几十年来基本上是30名左右的额定量,而且指定进入前几名的就有好几名,这些“指令性”的名额,多半成绩低下。杜黄裳被那些“后门批条”压得喘不过气来,左思右想,只好向考生们摊牌。第三场考试一开始,杜黄裳用低沉的声音向全体考生们说:“头两场的卷子本官已看过,但是荐举者太多,本官无法确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诸位有何高见,助本官过难关。”沉默、沉默!足足过了一柱香的时间,从廊庑尽头传来洪钟般的声音:“如果大人信得过,晚生愿意协助评卷,保证以文衡才,公平录取。”说话的就是尹枢,他白须垂胸,已经70多岁,诗文写得很好,心地正直,但几十次考试都名落孙山,因而出了名。尹枢话音一落,500多考生大多数呼好。杜黄裳虽然心里没有底,但看到考生这种情绪,也就决定姑且一试。

三场试毕,尹枢便当着众考生评起卷来,他最后选出第二到第三十名卷子,先让不放心不服气及怀着好奇心的考生看,竟然个个无话可说。杜黄裳看了以后,也感到挑不出毛病,但少一个第一名,便问尹枢。尹枢理直气壮地说:“状元应当是晚生,卷子已由同年们传看,请大人过目。”杜黄裳看过这份卷子,感到比第二、三名确实高出许多,就正式确定尹枢为状元。这次从未有过的考生评卷、自荐状元,使得那些奔走荐举的权势者目瞪口呆,只好以下不为例而收场。(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