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形测量技术:精度评定指标

地形测量技术:精度评定指标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评定观测成果的精度,以便确定其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有一衡量精度的标准。虽然两者的中误差相同,但就单位长度而言,两者精度并不相同,后者显然优于前者。

地形测量技术:精度评定指标

为了评定观测成果的精度,以便确定其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有一衡量精度的标准。前面已提到,观测成果的精度与观测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观测条件好,则观测结果的精度高;观测条件不好,则观测结果的精度低。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进行的一组观测对应着一组确定的误差分布,若误差较集中于零附近,就是误差离散度小,反之误差离散度大。根据正态分布原理,离散度小,表明该组观测质量好,精度高;离散度大,表明该组观测质量差,精度低。精度可以用列表法或作图法来衡量,但比较麻烦,所以常用一个具体数字来反映离散程度的大小,称为衡量精度的指标或标准。常用的标准有以下几种。

1.2.1 中误差

设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未知量进行了n次观测,观测值为l1、l2、…、ln,其真值为X,真误差为Δ1,Δ2,…,Δn,则观测误差的标准差σ定义为

式中 [ΔΔ]=img

用式(3.4)求σ值要求观测数趋近于无穷大,实际上是很难办到的。在实际测量工作中,观测数总是有限的,一般采用式(3.5)计算观测精度指标

式中 m——中误差;

n——观测次数。

比较式(3.4)与式(3.5)可以看出,标准差σ与中误差m的不同在于观测个数的区别,标准差为理论上的观测精度指标,而中误差则是观测数n为有限时的观测精度指标。所以,中误差实际上是标准差的近似值,统计学上称为估值,随着n的增加,m将趋近σ。

【例3.1】 设有两组等精度观测,其真误差分别为

第一组 -3″、+3″、-1″、-3″、+4″、+2″、-1″、-4″;

第二组 +1″、-5″、-1″、+6″、-4″、0″、+3″、-1″。

试求这两组观测值的中误差。

【解】(www.xing528.com)

比较m1和m2可知,第一组观测值的精度要比第二组高。

必须指出,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组观测,由于它们对应着同一种误差分布,因此,对于这一组中的每一个观测值,虽然各真误差彼此并不相等,有的甚至相差很大,但它们的精度均相同,即都为同精度观测值。

1.2.2 极限误差

中误差是反映误差分布的密集或离散程度的,不是代表个别误差的大小,因此,要衡量某一观测值的质量,决定其取舍,还要引入极限误差的概念,极限误差又称为允许误差,简称限差。偶然误差的第一特性说明,在一定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限值,这个限值就是允许误差。此限值有多大呢?根据误差理论可知,在等精度观测的一组误差中,误差落在区间(-σ,+σ)(-2σ,+2σ)(-3σ,+3σ)的概率分别为

式(3.6)说明,绝对值大于2倍中误差的误差,其出现的概率为4.6%,特别是绝对值大于3倍中误差的误差,其出现的概率仅0.3%,已经是概率接近于零的小概率事件,或者说实际上的不可能事件。因此在测量规范中,为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通常规定以3倍或2倍中误差m为偶然误差的允许误差或限值,即

当某观测值的误差超过了允许的2倍中误差时,将认为该观测值含有粗差,而应舍去不用或重测。

1.2.3 相对误差

真误差、中误差、允许误差都是表示误差本身的大小,称为绝对误差。对于衡量精度来说,有时用绝对误差很难判断观测结果精度的高低。

例如,用钢尺丈量了两段距离,第一段长度为100m,第二段长度为200m,中误差均为±0.02m。虽然两者的中误差相同,但就单位长度而言,两者精度并不相同,后者显然优于前者。为了客观反映实际精度,常采用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K是中误差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之比,且化为分子是1的形式,用img的形式表示,即

上例中前者的相对中误差为img,后者为img,表明后者精度高于前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