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兰州毛纺织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近代兰州毛纺织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兰州手工毛纺织业和机器毛纺织业的交织发展表明,机器工业的兴起并非近代中国手工业衰落的核心因素,“技术差异”也并非影响手工业和机器工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就以近代兰州毛纺织业的发展为例,通过考察兰州手工毛纺织业[4]和机器毛纺织业各自兴衰的历史及其在抗战时期交织叠合的发展势态,回应学界关于近代手工业研究的诸多问题,以期对深化认识近代中国手工业发展之全貌有所助益。

近代兰州毛纺织业的发展及其影响

邵彦涛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兰州手工织褐业在经历了明清鼎盛后,因为质量下降而逐渐衰落,机器工业的引进、洋布的输入只是加速了它衰落的进程,而并非它衰落的主因。左宗棠创立的兰州织呢局“实为吾国洋式机器工厂之滥觞,亦吾国纺织工业之鼻祖”,但机器毛纺织业的发展几经波折、旋办旋停。抗战时期,手工毛纺织业和机器毛纺织业同时迎来复兴,二者的技术水平均获大幅提高,并呈现出多重互补关系。兰州手工毛纺织业和机器毛纺织业的交织发展表明,机器工业的兴起并非近代中国手工业衰落的核心因素,“技术差异”也并非影响手工业和机器工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手工业;机器工业;近代兰州;毛纺织业(www.xing528.com)

*作者简介:邵彦涛,男,讲师、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及资料整理”(项目编号:14ZDB047,首席专家:彭南生)、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由探索项目“半工业化的曲折”(项目编号:CCNU16A060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先发工业化国家,手工业发展并不必然导致机器工业的出现,但机器工业却产生于手工业中间。而在后发外源性工业化国家,机器工业并不必然产生于本国的手工业当中,进而使手工业与机器工业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站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来看,手工业构成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并生产销售商品的经济基础;站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机器工业则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主流。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诸多学者都将目光过多地集中于机器工业,有意无意中扩大了外源性的机器工业与本国传统手工业之间的差距和不同,进而对二者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和地位产生了相差悬殊的判断。在这一判断所设定的二元立场下,学界“较多强调外国商品倾销对乡村手工业破坏的一面,以证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恶果和农村经济的危机”。[1]于是,近代手工业的普遍衰落就成为经济史研究中最基本的判断。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近代中国手工业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最基本的认识是手工业并未“普遍衰落”而是“兴衰互见”[2];有些手工业行业还形成了十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出现了“半工业化”现象。[3]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机器工业的兴起是否就是近代中国手工业衰落的核心因素?在市场竞争中,“技术差异”是否就是影响手工业和机器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不是,何以能够将以“技术差异”相区分的手工业与机器工业之间的竞争,和手工业与手工业、机器工业与机器工业之间的竞争进行本质上的区别?另外,当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在行业上多集中于棉纺织业、蚕制业、制茶业等,在区域上多集中于东南沿海或华中、华北的特定区域,从而忽视了相对边缘行业和边缘区域的手工业样态及其历史发展线索,进而影响乃至误导了我们对手工业的整体认知。本文就以近代兰州毛纺织业的发展为例,通过考察兰州手工毛纺织业[4]和机器毛纺织业各自兴衰的历史及其在抗战时期交织叠合的发展势态,回应学界关于近代手工业研究的诸多问题,以期对深化认识近代中国手工业发展之全貌有所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