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妈祖登陆湘西:湘西烟草与福建会馆的故事

妈祖登陆湘西:湘西烟草与福建会馆的故事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趣的是,作为海神的妈祖,不但在沿海受到敬奉,在湘西大山区,也同样受到顶礼膜拜。湘西天后宫的普遍修建,要从烟草说起。烟草原产于南美。此后,烟草在整个湘西得到普遍种植。在清代,湘西烟草的经营,一直为福建商人所垄断。在湘西从事烟草经营的福建客商,为了适应经营的需要,便在各地建立起据点,这就是福建会馆天后宫。东海之滨的妈祖,就这样被请到了湘西的崇山峻岭之中。那就是从这里装运着湘西烟草,去到武汉的大船。

妈祖登陆湘西:湘西烟草与福建会馆的故事

妈祖又称“天后”,相传为宋代莆田人林愿的第六女,幼时便有神异之功。她的哥哥出海经商,遇到风暴,她瞑目出神,使哥哥化险为夷。十二岁时,她便死去,后来屡屡在海上显灵。于是,人们将她供奉为海神清代康熙皇帝将她封为“天后”。在福建、台湾,人们将她称为“妈祖”,虔诚供奉。至今,我国的东南沿海和台湾,妈祖庙更是星罗棋布,香火鼎盛。

有趣的是,作为海神的妈祖,不但在沿海受到敬奉,在湘西大山区,也同样受到顶礼膜拜。从康熙中叶开始,湘西大大小小的口岸,就普遍修建起天后宫。天后宫便是妈祖庙。

湘西天后宫的普遍修建,要从烟草说起。烟草原产于南美。中国烟草的传入,一是从朝鲜传入东北,一是从菲律宾传入福建。明末清初,烟草在福建广泛种植。把烟草卖到长江沿岸,必须经过海上,绕一个大圈子,极为不便。精明的福建人为了开拓烟草市场,把烟草的种植传播到了湘西。“康熙二十四年(1685),始由四都芭蕉溪(今用坪乡境内)农民张国兴在福建客商的帮助下,种植‘枇杷叶’草烟。后扩展到麻溪铺、筲箕湾、舒溪口”(见《沅陵大事记》)。此后,烟草在整个湘西得到普遍种植。

在清代,湘西烟草的经营,一直为福建商人所垄断。正如民国元年版《湖南风俗民情报告书》中所称:“福建人多业烟草。”他们在湘西各地收购烟叶,加工成丝烟,而后通过船装水运,到长江中下游发卖。在此期间,烟草在湘西是除了木材桐油之外的第三大宗商品。光绪三十四年(1908)修纂的《辰州乡土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本郡西部由船溪、垢苇堡以上,至散水堡、干溪堡、宋家坪,沿浦市镇康家洲、小溪湾、红土溪、铁柱潭二百里间,无乡村不以种烟叶为辅助田产之进款,每岁可出价银十万余两。”由此可见一斑。(www.xing528.com)

在湘西从事烟草经营的福建客商,为了适应经营的需要,便在各地建立起据点,这就是福建会馆天后宫。东海之滨的妈祖,就这样被请到了湘西的崇山峻岭之中。在芷江洪江、沅陵、浦市、靖州凤凰这些湘西重要口岸,天后宫都是当地令人瞩目的建筑。今怀化市治所在地榆树湾,原来只是芷江县辖的一个小镇,由于它处于水陆交通要冲,也建有一座天后宫。嘉庆二十四年(1819),朝廷委任林则徐为云南主考,他取道湘西前往。在六月二十六日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寅刻行,平明过榆树湾,市肆甚密,谒天后宫。”林则徐是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妈祖又与他同宗共祖。来到湘西,他发现这里也有妈祖庙,拜谒之礼是不能免的。

芷江是旧时沅州府治所在地。早在康熙年间,这里便修建了天后宫,此后又屡经修葺。现存县城对河的天后宫,临江拾级而上,气势恢宏,其中尤以乾隆十三年(1748)建造的石刻门枋最为精美。门枋之前,有雄狮蹲踞,并有青石雕花栏杆围成台状。门枋上下左右,有青石浮雕五十幅,或为飞禽走兽,或为树木花草,或为神鬼人仙。其中一幅两米见方的《武汉三镇图》,构图别致,气势雄浑;两江相汇,三镇鼎立;江中舟楫,往来穿梭。精湛的工艺,给人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那就是从这里装运着湘西烟草,去到武汉的大船。福建的烟草商人,时刻都能得到妈祖的庇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