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乡村别墅群及其海派乡土文化

上海乡村别墅群及其海派乡土文化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30年代,“发了财,到西郊盖别墅”成为上海滩最时髦的举动,以致沿虹桥路、淮阴路、哈密路迅速建造起一批别墅建筑,这些别墅内生活的人们与外界基本隔绝,令人深感神秘。最出名的是虹桥路2374号、2409号沙逊别墅“伊甸园”,命运多舛,几番易主。上述房屋一般为乡村别墅,用以周末度假或避暑,平时闲置委人管理。上海解放初,这些房产绝大部分采取没收、接管、改造、代管等处理后作为公房。

上海乡村别墅群及其海派乡土文化

当时,这里还是一片清幽安逸的乡村风光,空气新鲜,视野广阔。追求生活品质的富人们厌倦大都市的逼仄,竞相到虹桥路一带营造自娱自乐的新天地。

20世纪30年代,“发了财,到西郊盖别墅”成为上海滩最时髦的举动,以致沿虹桥路、淮阴路、哈密路迅速建造起一批别墅建筑,这些别墅内生活的人们与外界基本隔绝,令人深感神秘。所建房屋多具西欧风格,式样各异,有古典式、新古典式、现代式,甚至有拜占庭式的建筑,点缀于绿荫之中,充满异国风情,人称“上海后花园”。据1951年不完全调查,时有花园洋房别墅二百五十多幢、平式洋房五十三间、附设草房和马房五十六间(不包括外人教堂、医院、学校公墓),分属二百五十余户业主。

其中,外国人的花园洋房八十四幢、平式洋房三十四间、草房和马房十二间,分属五十四户。最出名的是虹桥路2374号、2409号沙逊别墅“伊甸园”,命运多舛,几番易主。1440号原为美华新村5号,是一幢英国都铎式假三层别墅,黄墙红顶,屋前则是中国式大庭院,曾经的主人是陈纳德将军和夫人陈香梅女士。2419号为泰晤士报社别墅,3号楼原为美丰银行别墅,西班牙式清水红砖外墙,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设计,建于1932年。2275号、2310号为罗别根花园。

那些官僚房产,大多隐姓化名购置。主要有孔祥熙二处有三幢三层楼花园洋房(1518号、2258号)、阎锡山平式洋房十八幢,以及董显光花园别墅等。1390号、1430号为宋子文公馆,红瓦白墙,局部贴有泰山面砖。白崇禧的假三层砖木结构德国式花园住宅原本是外国人房产,抗战胜利后占有。(www.xing528.com)

民族工商业者和华商银行、地产公司一百八十三户,有花园洋房一百四十幢三百五十七间、平式洋房十九间、草房四十一间。主要业主有:申新纱厂总经理荣鸿元、永安公司经理郭琳爽、中国水泥厂经理姚有德、金城银行经理徐国慕、中国内衣公司经理黄汉彦、亨得利钟表行经理庄智鹤、大光明钟表行经理陈花飞、黑人牙膏厂老板严伯林、大同照相馆老板金安迪,以及律师杨凛如等。上述房屋一般为乡村别墅,用以周末度假或避暑,平时闲置委人管理。

上海解放初,这些房产绝大部分采取没收、接管、改造、代管等处理后作为公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