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父子反目与宋朝的靖康之难

父子反目与宋朝的靖康之难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纲虽有满腔热血,却对敌我两军战力判断失误,金军如狼入羊群,钦宗坐守京师,无异于困在孤城,暴露于敌锋之前,这已经种下靖康之难的祸因。朝中为之一空,徽宗的行宫则百官群集,种种迹象表明,徽宗有在东南另立朝廷的嫌疑。父子相见于金营时,徽宗开口便训斥钦宗“汝若听老父之言,不遭今日之祸”,埋怨钦宗不听从他的劝告,及时撤离开封。

父子反目与宋朝的靖康之难

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三,宗望军渡过黄河,直趋开封。钦宗领导下的政府却仍在战守与避敌之间犹豫不决,宰执大臣们仍秉持出幸避敌之策,新被擢用的李纲则坚决主张守卫都城,认为宗望孤军深入,犯兵家大忌,号召天下豪杰勤王,宗社必可固守无虞。两派大臣争执不下,钦宗也表现得优柔寡断,忽而以为京城“决不可留”,忽而又决意罢行固守,终于在李纲的坚持下,未能出走。李纲虽有满腔热血,却对敌我两军战力判断失误,金军如狼入羊群,钦宗坐守京师,无异于困在孤城,暴露于敌锋之前,这已经种下靖康之难的祸因。

就在金军大举压境的同时,退位的徽宗与钦宗之间又爆发了尖锐的矛盾,使得局势更加不可救治。徽宗把皇位禅让给钦宗,等于卸下一个包袱,金军渡过黄河的当夜,就以到亳州(今安徽亳州)太清宫烧香为名,出京东下至镇江(今江苏镇江)避难。蔡京的儿子蔡翛已预先被任命为知镇江府,蔡攸的嫡堂妻弟宋焕添差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使,提前做好准备。随着徽宗的南下,很多他原来的心腹大臣,如蔡京、童贯、高俅、王黼、朱勔等都擅离职守,追随他前往东南。“上皇东幸亳州,大臣权贵不闻恤国家难者,皆乞扈驾,将家属从”,甚至出现“去朝廷者,十已三四,班缀空然,众目骇视”的局面。

朝中为之一空,徽宗的行宫则百官群集,种种迹象表明,徽宗有在东南另立朝廷的嫌疑。徽宗退位时承诺“除教门事外,余并不管”,但刚到镇江便连发三道“圣旨”:东南各地向都城呈递的文书一律不得放行;不许东南各地驻军赴开封勤王;不许东南各地向开封运送包括粮食在内的任何物资。这三道“圣旨”等于切断了开封与东南地区的联系,使都城处于缺兵少粮的绝境,而东南地区则隐然成为另一个“中央”。

“唐睿宗始立为皇帝,复为皇嗣居东宫”,钦宗虽然懦弱,但也不愿成为第二个唐睿宗。针对徽宗的“圣旨”,钦宗寸步不让,他下令各地不得听奉徽宗指挥,又先后令宋焕、李纲劝说徽宗回京。钦宗诏令全国名正言顺,徽宗的所谓“圣旨”则往往遭到抵制,他财源断绝,无法在东南立足,只能启程还京。(www.xing528.com)

徽宗回到开封后,马上落入钦宗的严密监控下。钦宗将徽宗身边的侍从驱逐得一干二净,同时安插眼线,汇报徽宗的一举一动。徽宗离京南逃期间,金军一度攻至开封城下,钦宗一方面命李纲主持京城防务,另一方面遣使求和。金军数次攻城失利,担心腹背受敌,于是萌生退意。二月十日,金军携带着钦宗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诏书,以肃王为人质,押运着大量宋朝赔款北归。徽宗断言金人虽暂时退去,必会卷土重来,先是请求钦宗准许他到西京洛阳募兵,后来又提出“与帝出幸”,父子同时撤离开封,但钦宗与他隔阂已深,断然拒绝了他的提议。就当时的形势而言,出幸避敌、以图复起是最好的选择,但由于徽、钦二帝父子间的猜疑,再一次错过了机会。

靖康元年十一月下旬,金军果然再度兵临开封城下,钦宗严密封锁消息,徽宗一无所知。一个月后,金军攻破开封外城,钦宗首先想到的却是派卫士逼迫徽宗从龙德宫迁入禁中控制起来,以防徽宗逃走。金人要求以徽宗为人质,钦宗断然拒绝:“朕为人子,岂可以父为质?”金人以议和为名,“坚欲上皇出郊”,钦宗推托“上皇惊忧已病,不可出”,并表示“必欲坚要,朕当亲往”,自己慷慨前往金营。钦宗如此自告奋勇,自然不是替徽宗着想,而是唯恐徽宗与金人串通,金人另立徽宗为帝。

靖康二年(1127)正月十日,钦宗被迫再次前往金营,他临行前降旨:“以皇子监国。”钦宗的儿子赵谌刚刚10岁,他宁愿让一个不知世事的孩童监国,也绝不允许年富力强的父亲复辟。二月,留在开封的徽宗和赵氏宗亲被尽数拘至金营,徽宗临行前抱怨:“朝廷既不令南去,又围城时聋瞽我,不令知,以至于此。”父子相见于金营时,徽宗开口便训斥钦宗“汝若听老父之言,不遭今日之祸”,埋怨钦宗不听从他的劝告,及时撤离开封。南宋吕中后来扼叹,钦宗如果“早从上皇治兵两京之训,集天下勤王之师,京城或可以守”。徽宗与钦宗父子明争暗斗,直至大难临头,钦宗仍不肯撤离开封,更不允许其父离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否则北宋王朝或许尚有延续的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