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识宋:采石大捷到符离之败

识宋:采石大捷到符离之败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虞允文至采石,以一万八千残军击败完颜亮率领的金东路军,取得采石之战的胜利,力阻金军渡过长江。史浩事后得知,以身居右相而出兵不得与闻,坚决辞去相位。金朝纥石烈志宁率精兵万人驰援,宋金在宿州城下展开激战。李显忠势孤难支,被迫从宿州撤军,行至符离被金军掩杀,包括丁夫等在内的十三万余宋军大溃,器甲资粮委弃殆尽,死者不可胜计。这次惨败宣告孝宗即位后朝野瞩目的北伐以失败而告终。

识宋:采石大捷到符离之败

绍兴三十一年九月,金海陵王完颜亮倾全国之力,兵分四路大举入侵南宋,渡过淮河,陈兵长江沿岸。高宗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虞允文参赞军事。虞允文至采石(今安徽当涂北),以一万八千残军击败完颜亮率领的金东路军,取得采石之战的胜利,力阻金军渡过长江。此时,金朝国内发生政变,东京留守、曹国公乌禄即位于辽阳,下诏声讨完颜亮。完颜亮见后路已绝,急欲渡江征服南宋,金军多是北方人,不愿南渡,纷纷逃亡。完颜亮下令,军士逃亡者杀其长官,并命即日渡江。结果军中发生哗变,完颜亮被杀,金军班师,南宋转危为安。

完颜亮被弑后,金人试探性地要求恢复和约。高宗预料“此事终必归和”,乘势提出两个条件:一是金朝归还河南地,主要包括东京开封和西京洛阳在内的京东路和京西北路;二是将金宋关系由君臣改为兄弟。第二个条件尤其是高宗长久以来的希望,因为兄弟关系多少象征两国的对等。然而金人不但断然拒绝,而且再度以战争威胁,由副元帅彀英措置南边及陕西等路事,都元帅奔睹开府山东。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孝宗即位,朝臣对于和战争议不定,史浩、张浚各自为其代表。史浩认为孝宗初立,御金之计应以守备为先,以南宋之兵将,不足以图恢复。张浚则与史浩相反,以为金自完颜亮被弑,“必不能再举全师”,主张乘虚进兵北伐。就在南宋诸臣争论的同时,金朝镇压了西北契丹族起义,瓦解了山东等地的民间反抗力量,集中兵力对付南宋。十月,金朝命纥石烈志宁经略宋事。十一月,命仆散忠义南伐。金朝以十万兵屯河南,窥伺两淮;南宋则以大兵屯盱眙、泗州、濠州、庐州。

宋金在川陕战场展开激烈争夺,德顺的归属决定着胜败的形势。南宋吴璘的主力军队聚集在德顺,金军遂全力进攻。南宋朝堂上,以史浩为代表的一些大臣认为在德顺与金军作战是错误的,提出放弃德顺等大散关以外新复州县的主张。虞允文连上十五疏反对弃地之说,认为要恢复中原必自陕西始,陕西五路新收复的州县又系于德顺之存亡,一旦放弃这些地区,则川蜀防线也会出现漏洞,利害至重。但虞允文的意见并未引起孝宗的重视,在史浩的劝说下,孝宗手诏“罢德顺军屯戍”。撤军诏书在西北前线引起极大震动,诸将力谏吴璘:“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此举所系甚重,奈何退师?”吴璘无奈道:“璘岂不知此!顾主上初政,璘握重兵在远,有诏,璘何敢违?”在宋军撤退过程中,金军尾随掩杀,吴璘军亡失军兵三万三千人、部将数十人,秦凤、熙河、永兴三路新复十三州,都被金军重新占领。后来,虞允文入朝,孝宗问及弃地,虞允文以笏划地,陈说利害,孝宗悔道:“此史浩误朕。”自此以后,孝宗倾向以张浚为首的主战派。(www.xing528.com)

隆兴元年(1163)正月,孝宗任命史浩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具体负责用兵事宜。三月,金人要求南宋归还海、泗、唐、邓、商等地,遭到拒绝。于是金军分屯虹县、灵壁,摆出准备南下的架势。张浚欲趁金军立足未稳先发制人,请孝宗亲征,又指使主管殿前司李显忠和建康府都统制邵宏渊越级向孝宗上攻取之策。就是否出兵,史浩与张浚在殿上连续五天激烈辩论,张浚对孝宗道:“史浩意不可回也,恐失机会,惟陛下英断。”孝宗被张浚说服,绕过史浩命李显忠为淮东招抚使、邵宏渊为副使,出兵北上。史浩事后得知,以身居右相而出兵不得与闻,坚决辞去相位。

出兵之初,宋军取得主动,很快攻占了灵壁和虹县,并乘胜夺取了宿州。金朝纥石烈志宁率精兵万人驰援,宋金在宿州城下展开激战。李显忠和邵宏渊二人在行军过程中结怨,李显忠要求邵宏渊合力夹击金军,邵宏渊非但按兵不动,还向其部下散布说:“当此盛夏,摇扇于清凉犹不堪,况烈日中被甲苦战乎。”李显忠势孤难支,被迫从宿州撤军,行至符离被金军掩杀,包括丁夫等在内的十三万余宋军大溃,器甲资粮委弃殆尽,死者不可胜计。这次惨败宣告孝宗即位后朝野瞩目的北伐以失败而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