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年老店兴盛新:碧口古镇文化上卷

百年老店兴盛新:碧口古镇文化上卷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碧口早年众多的商贾之中,有一家由陕帮经营的老字号“兴盛新”名冠遐迩。最初在四川南部县定水镇创建“兴盛新”,随着生意的兴旺发达,沿嘉陵江上溯在保宁、昭化、姚渡拓展投资,设立分号,最后落脚碧口,形成规模。父亲也就空有其名,成为百年老店的“末代董事局主席”,又称“少老板”。“兴盛新”,简称“新记”。百年老店的兴衰枯荣,与时局安稳和环境变化密切相连。

百年老店兴盛新:碧口古镇文化上卷

碧口早年众多的商贾之中,有一家由陕帮经营的老字号“兴盛新”名冠遐迩。它的原址位于紫云宫上侧,即现在的工商银行所在地。

追根溯源,早在清朝乾隆年间,陕西郃阳(今合阳县)故池村刘氏家族第六代先祖刘文福(生于康熙五十八年十月初四,卒于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初六,享年71岁),正当弱冠之时,弃儒就商。最初在四川南部县定水镇创建“兴盛新”,随着生意的兴旺发达,沿嘉陵江上溯在保宁、昭化、姚渡拓展投资,设立分号,最后落脚碧口,形成规模。

这座跨越150年的老店,一代一代往下传,等传到我父亲刘绍伯这一辈,不幸遭遇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天灾人祸就彻底破产了。父亲也就空有其名,成为百年老店的“末代董事局主席”,又称“少老板”。

值此,我摘录民国五年(1916年)修编的“故池刘氏丙辰家谱”《传志》第六“摹写六世祖子禄公事状”之史料片段,以资佐证:

遐稽六世祖讳文福,字子禄。世居邑之故池村。少颖司,性聪敏,其才智超群,勤俭迈囷,治家立法,大都过人。远矣!然代远,年湮其祥,亦难考耳。即以公之遗训留于后世者,可知其平日之作为矣,且世之富厚、贸易、贫寒、营商亦常情固然也。公幼时,大抵家计寒微,乃不惮跋涉之为,欲效陶朱之为。于是,决计营谋作商,于南部县之定水寺贩盐为业,时在乾隆之初也,于斯积年而成,运动渐享。又于张爷庙保宁府开设“兴盛新”记,运售后因偕其侄大贤、大孝同为经理,又设立“与盛全闻”“兴盛和协”。兴盛聘“复盛清”数号,于南部县以上沿河以至文县之碧口镇。各场镇莫不运售,以是卒致康裕,以彼时时势度之,则家资颇有饶余,而产业庶可渐增耶。如恤孤怜贫与夫济时之艰,邻里相周,持己待人等事。可儗而知也……

“兴盛新”,简称“新记”。当家商品是巴盐,所以人们又称它为“新记老盐店”。巴盐的货源来于四川自贡,皓白如雪,质地纯正,是地道的正宗精品。(www.xing528.com)

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新记”聘请精明强干的谢吉庵为经理,全权处理一切商务活动。谢老板在碧口亦是知名人士,他既有陕西人性格耿直、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又有四川人的思路敏捷,勤奋生财的营销手段,童叟无欺,公平交易,赢得了城乡广大民众的信誉。

百年老店的兴衰枯荣,与时局安稳和环境变化密切相连。如果是太平盛世、民众安居乐业,生意就发达兴旺;一旦社会骚乱,时局险恶,就必遭破坏。

20世纪30年代,尽管日本强盗侵占东北,蚕食华北,攻击东南沿海,而地处西部山区的大后方却相安无事,生意照样做得红红火火。可就在大西南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溃逃碧口之时,趁兵荒马乱之机,强征暴敛,大肆掳掠,平民百姓直接遭受其害,不堪重赋,再有实力的商界大亨也难逃厄运。所以“新记”的日渐式微就在所难免了。

解放后开为“大新店”,常住药商大户。少老板刘少伯经营有方,使刘门再度辉煌。

刘宏谋(原载《丁丑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