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碧口古镇文化:送文昌菩萨盛大游行

碧口古镇文化:送文昌菩萨盛大游行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知是从哪个年代开始,在端阳节后的某一天,也许是第三天、第四天,碧口就要举办送文昌菩萨回宫的盛大游行活动。文昌菩萨,碧口人又称“文昌帝君”、“文曲星君”。三天法场做完后,道士们就只在神像前念经,早晚经声不断,小鬼们也不出去了,到端阳节送文昌菩萨回红庙子为止。在它的后面,才是十六个人抬着黄袍金面的文昌菩萨神像,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后面,随着鸾驾慢慢行进。

碧口古镇文化:送文昌菩萨盛大游行

不知是从哪个年代开始,在端阳节后的某一天,也许是第三天、第四天,碧口就要举办送文昌菩萨回宫的盛大游行活动。这一天,整个镇子都会沸腾,十里八乡的群众都早早地赶来参加,甚至有些邻省邻县的群众也都闻讯赶来观看。这一天,小镇街道两旁、楼阁上、巷口边,全都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真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文昌菩萨,碧口人又称“文昌帝君”、“文曲星君”。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七日,碧口人都要从红庙子将文昌菩萨的神像请到镇上来,抬到王爷庙里,落座在王爷菩萨的正殿上。然后,道士开始做三天的法场。法场的四周,挂着十殿阎罗图,供人们观看,以警示那些不孝敬父母,不尊敬师长,赚昧心钱,仗势欺人,重利剥削,贪赃枉法,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的不仁不义之举、不忠不孝之人。做法场的同时,每日中午还要打开“枉死城”,放出一些饿不死的“小鬼”(由孩童装扮),到街上去抢东西吃。他们主要抢一些如黄瓜、水果之类的东西。小鬼们所到之处,人们都纷纷避让,主动让他们抢一些吃的东西,以显示宽容和善心。小鬼们在判官的指挥下,游荡一下街面,约一小时后返回王爷庙。三天法场做完后,道士们就只在神像前念经,早晚经声不断,小鬼们也不出去了,到端阳节送文昌菩萨回红庙子为止。抬菩萨的那一天,天还没有亮,小镇上已是人声鼎沸。早早起来的孩子,跑到王爷庙里看游行的准备情况,打听在游行中会出现什么新奇的东西和花样。大人们则一边赶做早饭,一边忙着搭建迎神的香案,并准备好香蜡纸表和柏树枝,给孩子们换上干净衣服,还要接待一些从远乡来看游行的亲戚朋友。

八点多钟,小镇街上已是人声骚动,锣鼓声不断,时不时地响起鞭炮声。有的人早早地搭板凳,占地方,以选择最有利的地方观看游行。

十点左右,王爷庙的山门大大敞开,游行开始了。开始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群面目丑陋、凶神恶煞的牛鬼蛇神,高高的黑白无常,戴着高高的尖帽,一个手里拿着响声噼里啪啦不断的大算盘,一个手里摇晃着长长的铁链,竞相向人们彰显他们的凶残。

紧跟在他们身边的鸡脚神和吐着长长舌头的吊死鬼,东瞅瞅,西看看,缩手缩脚,似乎又在找他们要找的替死鬼。黑黑的鸡脚长腿,用铁链拉着吊死鬼,窜来窜去。两个判官领着一群各式各样的小鬼紧随其后,判官一手拿笔,一手翻动着生死簿,边走边看,看到这群恶鬼,便主动让出一条宽宽的道来,不招惹他们,以免鬼气上身。他们走过之后,一队长长的鞭炮队抬着长竹竿上绑着的鞭炮边走边放,大有驱鬼避邪之势。

几台川戏锣鼓震天动地地响着敲打过来,锣鼓声中透着欢乐,吉祥的曲牌调子,使人们从刚才妖魔鬼怪的阴影中一下子清醒过来,仿佛又精神振奋、愉快起来。抬翘杠的过来了,几十个年轻小伙子抬着一个木架,架上有一根长长的木杆。一个化妆成丑八怪的人坐在木杆的一端,人们用力往下一压,丑八怪就飞上了天。只见他在空中露出丑脸,做着各种奇怪的姿势,让远远沿街面观看的人大笑不止。有时,他还乘下降之时,去抓一抓站在街边群众头上戴的帽子或摸摸衣服,被抓的人吓一跳后,他却一阵大笑。笑声此起彼伏,气氛相当热烈欢快。十几张四方大桌上,站满各种戏文的抬阁,有三英战吕布、张生月下会莺莺、长坂坡赵云阿斗,也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安安送米、王祥卧冰、福禄寿三星送寿等。(www.xing528.com)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碧口川戏迷姚福全一家,这一天全家出动,九个子女和先生夫妇一边打着川剧锣鼓,一边把他们的小老九儿全身脱光,粘上棉花,化妆成孙悟空蟠桃的戏文,在抬阁后面,手推着婴儿坐的竹藤车游行。不到两岁的小老九在这样闹哄哄的场面中不哭不惊,两眼东张西望,显得十分顽皮可爱,为游行增色不少。

姚先生的后面,是一队队排列整齐、打着红三角旗的队伍,三把万民伞闪着红色和黄色的光芒,呈三角形紧跟在龙凤旗后面。四个公人抬着两面大锣,边走边敲,鸣锣开道,四面回避的方形龙牌紧随其后,后面则是用锡制成的半副鸾驾,排列整齐,仪式高雅肃静。二十对金爪钺斧、朝天凳等皇帝的御用仪仗,闪着银色的光芒,在深红的木杆衬托下显得十分庄严高贵,虽然没有宫廷的服饰,依然是一派庄严肃静的气派。在它的后面,才是十六个人抬着黄袍金面的文昌菩萨神像,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后面,随着鸾驾慢慢行进。游行刚开始时,参加游行的群众仍一手燃着安息香,一手下垂,注目,正视。这时,满街燃起的松柏枝,白色的烟雾弥漫了整个街道,清新的柏树香味,驱散了炎热的汗臭和嘈杂的人声,带来一片宁静祥和。神像每到之处,香蜡齐明,黄表上天,鞭炮声不绝于耳,人们虔诚地向文昌菩萨顶礼膜拜。

人群紧随着神像的后面,缓步而行,任凭烈日当空、汗水遍身和拥挤,缓缓地前进着,诚心诚意地送文昌帝君回宫,以表示人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并期盼当年是一个无灾无难、太平幸福的好年景,也期盼在碧口人中也能出几个“文曲星君”。

雷春贵(原载《拾起往昔的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