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朝平原地区遗失城池,苗族部落未被征服

清朝平原地区遗失城池,苗族部落未被征服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苗族部落在平原地区屡破清军,并占据了四座城池,驱逐城中兵士及官员,但未伤及城中百姓,并通过布告向公众宣布他们并不以百姓为敌。广东巡抚接到旨意去剿灭叛乱,于是他开始集结部队。然后,清廷公开宣称政府已迫使起义军投降,并且已彻底归顺朝廷,苗族部落将同以往一样独立地生活在自己世居的地方。很明显,苗族部落是做出了某种让步而非真正被征服。

清朝平原地区遗失城池,苗族部落未被征服

当国家内部的平静被高山民族,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苗族打破之后,西部的平静局面就很难维持了。高山苗族这次叛乱的原因似乎不为人所知,但他们从世代居住的大山涌向平原,在其首领的指挥下,不但高举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黄龙旗,而且腰缠黄带,这明显是在觊觎帝王之尊。苗族的每个部落之中都有一个独立的长老。这些长老又聚集在一个有胆识的首领麾下,由首领号令下山征战。苗族部落在平原地区屡破清军,并占据了四座城池,驱逐城中兵士及官员,但未伤及城中百姓,并通过布告向公众宣布他们并不以百姓为敌。1832年春,他们在广东省西北部的一个县城站住了脚,筑造了为数不少的以高墙包围的城池,善待那些勤劳忠恳的百姓。这一时期,大量以解放汉人、驱除异族为目标的三合会[14]成员加入苗族部落的队伍,为起义军的下一步行动出谋划策。对此,应该是有据可查。广东巡抚接到旨意去剿灭叛乱,于是他开始集结部队。本以为能够镇压叛乱,然而起义军的实力远远超出了他的估计,他的军队被打得四散而逃,损失惨重。因战场失利,他被朝廷革职,永不叙用。根据军纪国法,军队的将帅应严格遵照朝廷的命令行事。与广东巡抚形成对比的是,湖南巡抚与起义军交战,接连取得胜利,并从起义军手中夺回几座城池,因此,朝廷授予湖南巡抚顶戴花翎,这在整个清朝军队中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与褒奖。然而,叛乱并没有因朝廷的镇压而销声匿迹,苗族部落继续战斗了六年多的时间,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直到1838年,朝廷派两位钦差大臣前来用怀柔政策招抚[15],诱使苗族部落不声不息地退回了自己的世居之地。然后,清廷公开宣称政府已迫使起义军投降,并且已彻底归顺朝廷,苗族部落将同以往一样独立地生活在自己世居的地方。很明显,苗族部落是做出了某种让步而非真正被征服。如果苗族部落真是被收买而归顺的话,那在很早之前就会做出这种对他们有利的选择了。

1832年,台湾也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岛上几乎所有的士兵和官员都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因为岛上的起义军起誓要推翻压榨他们的清政府。于是,京城派来一名威望极高的将军。这位将军并未用武力征讨,而是与起义军和平谈判。在政府花费了大量的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之后,台湾岛内又归于平静。(www.xing528.com)

1838年,几乎就在苗族部落刚刚退回到他们世代居住的蛮荒之地之时,清帝国又爆发了一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战争。这场战争使清帝国又一次陷入了混乱。迄今为止,中国人只是和番邦蛮族进行过战争,并且中国人自觉对这些蛮夷的战法了如指掌。另外,中国人向来带着一定程度的蔑视来对待英国人,因为在中国人看来,英国人不过是一些商人而已。中国人本可以躲过这场战争,但他们却自找苦吃。中国人挑起了一场战争,一场对他们来讲完全陌生的战争。而这场战争最终的结局对中国人来讲无疑是一场深重的灾难,尤其是对远离战场的皇帝来说。在皇帝的印象中,英国只是一个依靠与他的子民进行贸易来维持生存的国家。然而,战争的结局一定会让清朝皇帝吃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