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坚北上杀人,袁术为其行动感到惊讶

孙坚北上杀人,袁术为其行动感到惊讶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坚二话不说,整顿人马,即刻北上。孙坚率部很快到了南阳郡,郡太守张咨的情况虽然跟张邈等人差不多,也是袁绍秘密安排下来的,但他却不在11路讨董人马之列,他驻扎在南阳郡的郡治宛县,而袁术驻扎在鲁阳县。张咨一听,知道不妙,想走,但四面都是孙坚的人,走不了。但杀人总不是好玩的,孙坚一路北上、一路杀人,弄得人心惶惶,孙坚未免有点儿心虚。孙坚的行动让袁术吃惊,袁术担心这小子杀红了眼,会不会把刀舞到自己头上来。

孙坚北上杀人,袁术为其行动感到惊讶

有个同志革命热情一向很高,对董卓也早有意见,一心想灭了他,但会盟讨董这样的大事,居然把他漏了。

这是一个彻底的猛人,他就是董卓的老同事、现任长沙郡太守孙坚

长沙郡的管辖范围包括以今长沙市为中心的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北到岳阳市,南到衡阳市,地盘很大,但在当时,这里属于偏远落后地区,跟关东地区没法比。

酸枣会盟霹雳一声响也传到了长沙郡,孙坚听说大家闹出这么大声势为的是讨伐董卓,又想起了往事。

孙坚不禁拍着胸脯感叹道:“当初张司令要是听了我的话,朝廷今天就没有这么大的灾难了(张公昔从吾言,朝廷今无此难也)!”张司令就是张温,之前说过孙坚给张温当参谋,曾力劝张温除掉董卓,张温不敢。

孙坚二话不说,整顿人马,即刻北上

长沙郡归荆州刺史部管,前面说过,此时的刺史不是刘表,而是王睿。

书圣王羲之有个曾祖父名叫王祥,是晋初名臣。王睿是王祥的伯父,在政治倾向上王睿也反对董卓,他也想起兵响应关东联军。

但是,王睿和孙坚平时有很深的矛盾。孙坚在王睿的指挥下讨伐过零陵、桂阳等郡的变民,王睿出身的琅琊国王氏是世家大族,孙坚出身低微,在王睿眼里孙坚只是个武夫,因为对孙坚一向轻待。

孙坚是个有血性的人,受了气一直忍着,但总想找机会报复王睿。

长沙郡西邻武陵郡。王刺史跟武陵郡太守曹寅也不对付。

王刺史举兵后,扬言要杀曹寅,曹寅大为紧张,靠他的力量对付不了王睿,于是向孙坚求援。

当时朝廷正派温毅为特派员(案行使者)在荆州刺史部视察工作,曹寅和孙坚经过密谋,由曹寅伪造温毅的公文,列举王睿的罪过,让孙坚抓捕王睿。

孙坚拿了伪造的公文,立即带兵去抓王睿。那时荆州刺史部的治所不在襄阳而在汉寿,就是今湖北省常德市以北,是武陵郡的地盘。

王睿听说长沙郡的兵马前来,登城观望,在城楼上问下面的人想干什么。

孙坚的手下回答:“我们长年征战,所得赏赐还不够拿来做衣服,只想到刺史您这里再要点儿钱罢了。”

王睿一听,对下面说:“本刺史岂是吝啬鬼?”于是命令打开城门和仓库,让大家自己去挑。

城外的士兵进城,王睿突然发现其中还有孙坚,大吃一惊:“士兵讨赏钱,孙太守为什么也在里面?”孙坚黑着脸,答道:“接到特派员的公文,要我杀你(被使者檄诛君)。”王睿一听大惊失色:“我犯了什么罪?”孙坚摇摇头:“在下也不知道(坐无所知)。”

王睿知道无路可走,于是刮下金屑,吞服自杀(刮金饮之而死)。

孙坚继续北上,曹寅还在武陵郡当太守。后来,刘表来荆州整合地方势力,曹寅待不下去弃官而走,下落不详。

若在平时,孙坚、曹寅的行为等同谋反。假冒朝廷密令,擅自处死长官,这种事一定会被严查。但现在局势乱了,朝廷由董卓控制着,董卓的精力又都在如何对付关东联军上,根本无力过问下面的事,所以孙坚有这个胆。

孙坚率部很快到了南阳郡,郡太守张咨的情况虽然跟张邈等人差不多,也是袁绍秘密安排下来的,但他却不在11路讨董人马之列,他驻扎在南阳郡的郡治宛县,而袁术驻扎在鲁阳县。这说明,袁术对张咨的控制力有限,张咨有坐山观虎斗的想法。

孙坚到了南阳郡,他未必了解这么多内情,远道而来,急缺军粮,于是给张咨写了封信,要求提供军粮。可能孙坚有点儿摆谱,张咨不爽,跟手下商量怎么应对。众人认为孙坚不过是本州相邻的另一个郡的太守,大家平级平坐,互不隶属,无权调发粮饷。张咨认为言之有理,对孙坚不加理睬。

这一下惹恼了孙坚,刚杀过刺史,又动了杀太守的心。(www.xing528.com)

史书还有一种记载,说孙坚给张咨写信之前已经与在鲁阳的袁术取得了联系,袁术以后将军的身份表奏孙坚为代理师长(假中郎将)。由于有袁术的这项表奏,孙坚才向张咨伸手要粮。孙坚大概以为袁术是关东联军在南阳郡方面的总指挥,张咨也得听他的,可是他不了解内情,张咨并不买袁术的账,更不会买他的账。

孙坚准备了牛、酒等礼物去拜访张咨,按照礼节,张咨次日要来孙坚这里还礼。张咨来还礼,孙坚摆下酒宴款待,开始双方喝得都还挺高兴

突然,孙坚的办公室主任(主簿)上前汇报:“我们移师南阳,但南阳道路也不修,又不准备军需物资,请把南阳郡主簿抓起来问问,是什么原因。”

张咨一听,知道不妙,想走,但四面都是孙坚的人,走不了。

过了一会儿,孙坚的主簿又进来报告:“南阳郡太守阻碍发义兵,迟误讨贼行动,请按军法处置!”孙坚下令,把张咨拉到营门外,就地斩首。

南阳郡为之震怖,孙坚再提什么要求,都有求必应。

史书的另一个记载是,孙坚到南阳郡以后,张咨既不供应军粮,也不肯见孙坚,孙坚想直接对他动刀,但又怕留下后患。

于是,孙坚诈称得了急病,一会儿请巫医,一会儿在军营里举行仪式祷祀山川,弄得动静特别大。孙坚还派心腹去见张咨,说自己病重,想把人马托付给张咨。张咨听了很高兴,以为可以白得孙坚的人马,就带了五六百人去见孙坚。

孙坚开始躺在那里与张咨相见,说着说着,突然跳起身,按剑怒骂张咨,亲手把他杀了。

杀上级,再杀同僚,孙坚把荆州刺史部闹了个底朝天。

孙坚敢这么做靠的是实力,他长期在基层工作,又在军队里待过,有勇有谋,还善于拉队伍,此时他的手下已经齐聚了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一批日后的名将,很有战斗力,所以才敢如此行事。

但杀人总不是好玩的,孙坚一路北上、一路杀人,弄得人心惶惶,孙坚未免有点儿心虚。

更重要的是,王睿已经打出讨董的旗号,孙坚把他杀了;张咨和关东联军素有渊源,孙坚也把他杀了。孙坚本来是想参加关东联军的,现在弄不好就成了关东联军的对立面。考虑到这种情况,他赶紧向袁术求助。

孙坚的行动让袁术吃惊,袁术担心这小子杀红了眼,会不会把刀舞到自己头上来。正在这时孙坚主动来见他,表示愿意听从指挥,态度极为恳切。

袁术确定孙坚不是在忽悠自己后,大喜过望,又表奏孙坚为军长(破虏将军)兼豫州刺史。

之前袁绍任命曹操为代理军长(行奋武将军)用的也是“表奏”,“表奏”这种任命官员的方式就此出现。

任命职务一定要有严格的组织程序,地方要员和军中的高级将领还要由天子亲自以诏令的形式任命,即使基层推荐,实行的也是报批制,没有正式批准即为非法。

可现在天子控制在董卓手中,报个请示上去让他批基本不可能。于是,下面的人便自作主张,把报批制改为报备制,自行批准,报你备个案就行了,这就是“表奏”。具体的形式是,找块空地,弄个条案,摆上贡品点上香,冲着洛阳方向跪下念奏书,先把董贼骂一遍,然后表表忠心,再说要任命某某担任某某职务,最后祝天子万寿无疆。完了,再磕几个头,一套程序就完事了。

这个口子一开,大家都开始“表奏”起来,但凡有点实力的,都兼职替朝廷干起了组织人事工作,不仅大肆封官,而且你表我、我表你,互送人情。

方便归方便,但容易造成混乱,从此之后,经常出现同一个郡、同一个州有几个太守或刺史、州牧同时存在的现象。

比如,袁术表奏孙坚兼任豫州刺史就大有问题,豫州刺史部并不在袁术的控制范围内,豫州刺史也没有空缺,又弄出来个豫州刺史的头衔,只能添乱。

此时朝廷正式任命的豫州刺史是孔伷,11路联军之一,反董阵营里的积极分子,他目前驻扎在颍川郡,袁术让孙坚当豫州刺史,不仅不合法,还是在故意挑事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