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曹操迎帝都许,重要决策,刘备结盟对象

曹操迎帝都许,重要决策,刘备结盟对象

时间:2023-08-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曹操迎帝都许之时,前次拒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袁绍方觉不平。而后,曹操又以献帝名义拜袁绍为太尉,封邺侯。曹操迎帝都许后,做出的另一项重要决策,就是将屯田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决定下来并付诸实施。曹操以枣祗为屯田都尉,以任峻为典农中郎将,主持屯田事务。说完曹操迎帝都许,再放眼看刘备所为。他说,曹操迎还献帝,迁都于许昌,在内辅政,海内闻名,这才是吕布该结盟的对象。

曹操迎帝都许,重要决策,刘备结盟对象

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七月,汉献帝回到洛阳

这时,袁绍谋士沮授,希望袁绍接汉献帝入邺,但袁绍的另外两个幕僚郭图、淳于琼并不同意沮授的意见,而袁绍于前曾谋立刘虞为帝,即有不逊之志,于是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而袁绍稍一迟疑,曹操即接踵而至。

献帝抵达洛阳之后,曹操在许昌谋迎天子。但其部属多人以“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帛”为由,认为此时迎天子的条件还不成熟。但荀彧力排众议,举晋文扶周襄而霸,汉高借义帝而王两个例子,说明献帝此招牌虽破,但仍不失为招牌,迎之则为“大顺”“大略”“大德”之举。而其不以伊尹、霍光,反以晋文、汉高比曹操,或说明荀彧此时已对曹操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即其不会像伊尹、霍光一样辅佐献帝。

曹操接受了荀彧为之设计的方案,即遣曹洪率兵西迎天子。献帝七月甲子至洛,八月辛亥曹操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前后不到五十天,献帝便落入曹操的掌控之中。

迁都许昌后,曹操为百官总己以听,便对当时于朝野中颇有名望的三公发难。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九月,曹操罢太尉杨彪及司空张喜,后任命自己的亲信荀彧为侍中,授尚书令

当曹操迎帝都许之时,前次拒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袁绍方觉不平。曹操对于袁绍遂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先以献帝诏书的名义责备袁绍“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而但擅相讨伐”。袁绍不得不反复上表自辩。而后,曹操又以献帝名义拜袁绍为太尉,封邺侯。其时,曹操已是大将军,袁绍以位居曹操之下为耻。曹操深知此时自己尚不能与袁绍抗衡,因此不必拘于名位,乃使孔融持节拜袁绍为大将军,兼都督冀、青、幽、并四州。

冬十月丙戌,曹操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至此,曹操握天下大权于一手。

曹操迎帝都许后,做出的另一项重要决策,就是将屯田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决定下来并付诸实施。曹操这是学习了自己的老仇家陶谦的经验。屯田的提出及实行也是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的时代背景使然。曹操以枣祗为屯田都尉,以任峻为典农中郎将,主持屯田事务。枣祗劝曹操实行“分田之术”,即把土地分给个人,然后根据收获量官民对半分成,曹操从之。是年,曹操即得谷百万斛。枣祗早逝,任峻又在各州郡置田官,继续大力推行屯田。“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故“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

任峻死后,继任者国渊、袁涣继续不断完善屯田制度。该二人不仅扩大了实行范围,还降低了屯田的强迫性,不欲屯田者勿强。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大悦,竞劝乐业。屯田的广泛实行,不仅解除了中原一带的粮荒,并且极大地支援了曹操日后的战争,故曹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说完曹操迎帝都许,再放眼看刘备所为。

刘备本想先在小沛安安稳稳干上一阵子,结果屁股还没坐热乎,袁术即发动步骑三万大军,遣大将纪灵为先锋,来攻小沛。刘备此时兵不满万,哪里有足够的军队来对抗袁术的三万步骑?既然正面无法对抗,不如去搬救兵。刘备此时再显枭雄本色,他毫不犹豫地派人向前日曾袭夺徐州吕布求救。

吕布可能也觉得夺了刘备的地盘,反客为主,刘备既已投靠自己,不去救不大说得过去,于是便选择了去替刘备解围。但是,吕布的属下不同意救刘备,建议吕布趁袁术攻刘备这个时机,不去救,而让袁术把刘备给杀了。吕布不同意,而是选择带着步兵千人,骑兵二百,到小沛驰援刘备。(www.xing528.com)

吕布素以武勇闻名天下,而且其带兵作战能力,尤其是他的骑兵更是为诸侯忌惮。所以,当纪灵听说吕布亲自驰援刘备时,也有自知之明,不敢与其为敌,便敛兵不再攻打小沛。吕布看到袁术军不再攻打小沛,便带着人马屯驻在小沛西南,同时派人到纪灵那里,请他过来一起吃个饭,解决下小沛这个问题。

吕布有请,纪灵哪敢不去,于是马上跑了过去。宴席上,吕布又拿起了他当大哥的架子,说刘备是他小弟,既然有人欺负他,那这事他得管。有他在,小沛的主意袁术是不能打的。

既然吕布想让纪灵退兵,那就要拿出一些硬实力。于是,吕布说完话,便带着大家到了军营里,让门侯在营门位置放上一支戟,又对周围的人说:“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恐怕当时纪灵诸人都不相信吕布能射中。

只见吕布“举弓射戟”,结果是“正中小支”,而围观者的反应是“诸将皆惊”,大呼吕布“天威”。纪灵等见此,一方面因为前时已经答应吕布,射中戟之小支便罢军打道回府;而另一方面,也是为吕布的武勇所震慑,就算开战,纪灵自思也无把握打赢这场仗,于是,只能表示不打了。明日纪灵又与吕布大摆筵席,后一天就带兵回去了。

纪灵回到袁术处,估计也把吕布的神威跟袁术说了说,袁术此时正心怀鬼胎,欲于寿春称帝,便想拉拢吕布,与其结盟,得到他的支持。于是袁术想和吕布结为儿女亲家,让自己的儿子娶吕布的女儿。

吕布多半也想和袁术和平共处,免得受其骚扰,便口头上答应了这门亲事。袁术派韩胤作为使者,将自己称帝这个想法告诉吕布,和他商量,并且准备将吕布的女儿迎到寿春。这时候,沛相陈珪怕袁术、吕布结亲,则徐州、扬州连成一片,兵势难挡,将成为汉廷的最大隐患。于是陈珪跑到吕布那里,劝吕布不要和袁术结成亲家。他说,曹操迎还献帝,迁都于许昌,在内辅政,海内闻名,这才是吕布该结盟的对象。而袁术,欲行僭号称帝之事,与他结亲,只会给自己背上不义之名,弄得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吕布听从了陈珪的建议,急忙派人把已经在送往寿春路上的女儿给追回来,毁了婚约,而且还将韩胤抓起来押送许昌。曹操遂以朝廷的名义,封吕布为左将军,并且亲自写了一封信,好好安慰表扬了吕布一番。吕布受封当然很高兴,殊不知这是曹操以敌制敌的策略,不仅羁縻住吕布,还成功拆散了袁术和吕布即将形成的联盟。

吕布受封后,又遣陈珪之子陈登为使者,答谢曹操,并且让陈登跟曹操说自己想为徐州牧的打算。但是陈登回来后,并没有带来封吕布为徐州牧的诏书,反而带来“增珪秩中二千石,拜登广陵太守”,给陈珪加了工资,又给陈登升了级的消息。

吕布见此当然恼怒,拔戟砍翻几案,责备陈氏父子劝自己绝交袁术,与曹操联合,他没有得到什么好处,陈氏父子却升了官发了财。

面对吕布的凶相毕露,陈登不为所动,还借曹操之口数落了吕布一顿:“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公曰:‘不如卿言也。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曹操与吕布,好比猎户和动物,陈登说吕布如果是只老虎,得每天喂得饱饱的,不然的话就要吃人了。曹操却认为吕布比老虎活跃得多,更像一只鹰。养鹰,就不能喂饱,因为鹰饱了就飞走了,而不喂饱,就会服服帖帖地跟在身边。吕布听了这种比喻,或许是默许了,就没追究陈登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