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威海三千年:育犁城的沿革与发现

威海三千年:育犁城的沿革与发现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5年,牟平县志委员会在古城遗址立“汉育犁故城”碑,民国《牟平县志》总纂于清泮撰写碑文记述育犁故城沿革。玉林河侧有城阴村玉林集,《州志》以育犁城为“当在城阴乡之城阴村南玉林集北,玉林或俗呼育犁之讹”。《府志》亦谓“此城当在宁海,今之育犁集即其故址”。查城阴村距玉林集八里,命名之义,当系指居城后而言,其村南地名南碑子,掘地时有古物发现,且距城一百二十里,与《明一统志》道里正合,其为育犁城故址无疑。

威海三千年:育犁城的沿革与发现

西汉育犁县位置图(民国《牟平县志》)

育犁县,西汉高祖年间设置。旧城遗址位于今乳山市育黎镇城阴村南。遗址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800米。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育犁,汉县,在㵐港水(乳山河,编者注)侧。”元代《齐乘》记载:“育犁城,宁海州西北(西南,编者注)八十里。汉县。后汉省入牟平。在㵐港水侧,其地良沃,故名育犁。”清光绪《增修登州府志》记载:“㵐港在宁海西南,考其地势,此城当在宁海,今之育犁集即其故址。《齐乘》误西南为西北耳。”1935年,牟平县志委员会在古城遗址立“汉育犁故城”碑,民国《牟平县志》总纂于清泮撰写碑文记述育犁故城沿革。1986年,乳山县人民政府在城阴村前立“育黎古城遗址”碑。

古城遗址历年出土文物很多,在城址南面和北面山岗上,有许多汉墓。20世纪60年代,当地群众在农田作业时挖掘出古墓,出土大量汉代文物,有画像石、石羊、陶器、木俑、铜镜、铜镞、铜剑、鹅形铜镇等。古城址地下2~5米处,多次发现汉代砖瓦等。

民国《牟平县志》卷二《地理志》记载:(www.xing528.com)

育犁城(犁俗作黎,《汉志》作犁)在县西南城阴村南。《寰宇记》《齐乘》并云:“育犁汉县,后汉省、并入牟平,在㵐港水侧,以其地良沃,故名育犁。”其故城《寰宇记》以为“在今郡东南(西南,编者注)一百二十里”(今郡指登州东牟郡言)。《齐乘》以为“在宁海州西(西南,编者注)八十里”。均距今福山县治不远,而《福山县志》遂谓“县东北五里宫家岛后有旧城,土人呼为营子,疑即此城”。惟《明一统志》以为“在宁海州东南一百二十里”(东南当作西南)。

按:汉既置腄县于今福山县治,不应仅去五里又置育犁县,且福山亦无㵐港水,㵐港由县境三海山东流,中间会溪涧诸水,随地异名,玉林河其一也。玉林河侧有城阴村玉林集,《州志》以育犁城为“当在城阴乡之城阴村南玉林集北(北字恐误),玉林或俗呼育犁之讹”。《府志》亦谓“此城当在宁海,今之育犁集即其故址”。查城阴村距玉林集八里,命名之义,当系指居城后而言,其村南地名南碑子,掘地时有古物发现,且距城一百二十里,与《明一统志》道里正合,其为育犁城故址无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