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左传》学研究及成果

清代《左传》学研究及成果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梁履绳,字处素,浙江钱塘人,乾隆戊申举人,邃于《左传》学,学有渊源,受益于其元和舅氏陈树华。据统计,仅《补释》卷一中,梁氏所引用的包括汉人以及清人在内的有关史料或成果就多达五十余种,宋明时代的《左传》研究成果也间有称引,如程公说的《春秋分记》以及程端学的《春秋本义》等。《传》“请京”条,杜解:“今荥阳京县。”以下为梁氏引用其他史料加以补充:“京在今开封府荥阳县东南三十里。”

清代《左传》学研究及成果

梁履绳(1748—1793),字处素,浙江钱塘人,乾隆戊申举人,邃于《左传》学,学有渊源,受益于其元和舅氏陈树华。该书书首有著者自序,言《左传》在东汉贾逵和服虔都有旧注,杜预《集解》和《正义》都曾间有称引,但已经很难窥其全貌,梁氏此书的目的就是要“综览诸家,旁采众籍,以广杜之所未备”[12]

该书的特点是不立门户,广搜博采,引征浩博。据统计,仅《补释》卷一中,梁氏所引用的包括汉人以及清人在内的有关史料或成果就多达五十余种,宋明时代的《左传》研究成果也间有称引,如程公说的《春秋分记》以及程端学的《春秋本义》等。

该书补释的体例为:先是列出作者认为需要补充的传文,若杜已有注,但过于简单者,梁氏先用“解”标明,然后再广征有关史料加以考证补充,有时梁氏本人也下按语,使其补释更加详明。从该书所补内容来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补充杜注过于简略者。《传》“请京”条,杜解:“今荥阳京县。”以下为梁氏引用其他史料加以补充:“京在今开封府荥阳县东南三十里。”(引《春秋大事表》七之二);“京有二:隐元年大叔居于京,郑地也;昭二十二年,子朝奔京,周地也。”(引《春秋分记·疆理书》十一)(www.xing528.com)

2.杜注缺省,梁征引他书以补之。如“大隧之中”条,梁氏补充:“徐齐民《北征记》曰:‘菀陵县东南有大隧涧,郑庄公所阙。’”(《续汉书·郡国志一》刘昭注)梁按:“菀陵今为河南新郑县。”又如“周谚有之”条,“谚,俗之善语。”(《国语·越语下》)

3.征引汉贾、服之注以补杜注。如隐元年“无使滋蔓”条,引服虔曰:“滋,益也。蔓,莚也。谓无使其恶益延长也。”(释玄应《一切经音义》二)又如“雍氏有宠于庄公”条,服虔注:“为宋正卿,故有宠。”(《史记·郑世家集解》)“使其婿雍纠杀之”条,贾逵注:“雍纠,郑大夫。”(《史记·郑世家集解》,以上为桓公期间)按本书贾、服之注作者引用不多,梁氏解释为“服氏、贾氏注,吴江严蔚著《古注辑存》搜采最富。此惟取合于传义者录之,其已为杜所用者亦不录”。

总之,该书卷帙很大,引用的文献相当丰富,考证也很令人信服。但个别词语的补释显得过分简单,的确多余,如“吾子无废先君之功”条,杜无注,梁氏引《仪礼·士冠礼》注:“吾子相亲之辞。吾,我也;子,男子之美称。”有的引用的服虔之注也未必很正确,这也许是杜预不采用的原因吧,如服虔对“瓜时而往。曰:‘瓜时而代’”的注释为“瓜时七月,及瓜时为后年七月时”。按瓜熟之时服虔定为七月,未必为定论,且传文也没有说明是何品种的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