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荀子论人最为天下贵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荀子论人最为天下贵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荀子不仅明晰地提出了天下万物分四大类的观念,而且鲜明地说人“最为天下贵”。荀子是中国古代勇敢地向天的权威挑战的第一人,也是明确提出“人最为天下贵”的第一人,这也就是后世我们常说的“人为万物之灵长”这一成语的雏形。荀子对“人最为天下贵”是做了具体分析的。人比之万物来,无疑是“最为天下贵”;而人中的王公大臣比之庶民来,又无疑是庶民“最为天下贵”。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荀子论人最为天下贵

天人关系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所谓的“天人合一”说,认为“天”是管控一切的,而人的行为都是受“天”的制约的。荀子打破传统的成见,提出了“天人相分”的新观念。他最早指明所谓天实际上只是一种“自然”而已,“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有主动性,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反对“蔽于天而不知人”。

荀子明确提出“人最为天下贵”,为了说明人在天地间的位置,荀子做了具体的分析:“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王制》)这一段精彩的论述已经接近于科学论了。荀子把世间万物分为四大类:一是非生物(水、火之类),二是植物(草木之类),三是动物(禽兽之类),四是人类。在两千多年前能有这样清晰而明白的观念,实在不简单。荀子不仅明晰地提出了天下万物分四大类的观念,而且鲜明地说人“最为天下贵”。最贵的不是神仙,不是鬼怪,而是人,这一点不仅战国时横行一时的群雄做不到,就是后世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做不到。他认为,人之“最贵”,有两点:一是有仁、义、礼、知的思想支柱,二是有“能群”的互助互利,合力奋进。

荀子是中国古代勇敢地向天的权威挑战的第一人,也是明确提出“人最为天下贵”的第一人,这也就是后世我们常说的“人为万物之灵长”这一成语的雏形。(www.xing528.com)

荀子对“人最为天下贵”是做了具体分析的。人比之万物来,无疑是“最为天下贵”;而人中的王公大臣比之庶民来,又无疑是庶民“最为天下贵”。为了真正体现庶人之“贵”,荀子认为当政者应具备“三大节”,一为“平政爱民”,二为“隆礼敬士”,三为“尚贤使能”。之所以必须这样做,都是鉴于历史的经验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