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源节流:荀子的财富增长策略

开源节流:荀子的财富增长策略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源节流”这句成语指的是开拓财源,增加收入,节省开支,富裕百姓。开源节流这个事关国计民生的命题,是战国时思想家荀子提出来的。正是从富国与强国的视角出发,荀子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开源节流。这里有几个要点是值得注意的:其一,开源节流的出发点是“上下俱富”。

开源节流:荀子的财富增长策略

开源节流”这句成语指的是开拓财源,增加收入,节省开支,富裕百姓。开源节流这个事关国计民生的命题,是战国时思想家荀子提出来的。

在《富国》篇中,荀子强调了发展生产,“夫天地之生万物也,固有余足以食人矣”。在《强国》篇中,荀子强调的是“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侵)也”。发展生产,统一民心,提高素养,这既是富国之道,又是强国之道。正是从富国与强国的视角出发,荀子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开源节流。他说:“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垣窌仓廪者财之末也。百姓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荀子·富国》)其意是说,田野乡村的大地是生财之源,而官仓粮库只是生财的末节。百姓得天时调和,通过田事农业获取财货,这是生财之“源”,而国家征收赋税充实国库,那是生财之“流”。英明的君主懂得谨慎地调养天时,使之和顺,节约国库开支,开拓生财源泉,随时调节“源”与“流”的关系,使天下人的财富都有积余,君主也就没有什么忧愁了。像这样,上与下都富足了,财物可能多得没地方收藏,这就是最懂得治国大计的表现。

这里有几个要点是值得注意的:其一,开源节流的出发点是“上下俱富”。上下俱富的观念也是荀子特有的观念。在上下俱富中,下富,即庶人之富,是重点,“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只有庶民们富了,生产发展了,才会有上层之富。其二,为了实现“上下俱富”,要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这才是“田野县鄙者财之本也”的真正含义。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为本这一点不能放弃。其三,实行节用裕民政策,“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www.xing528.com)

打开《荀子》这部子学经典,开宗明义第一篇就是《劝学》,第一句就是“学不可以已”,其意是说,学习是不可以终止的。荀子对学习的重视程度超乎同时代的任何学者。重教,必须尊师。他认为,为了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昌盛,就必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