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诗歌痴迷:钱起的诗痴梦语

唐代诗歌痴迷:钱起的诗痴梦语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痴梦语,谓对诗歌迷恋而不能自拔的程度。唐代把诗歌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使唐人对诗歌的学习和创作达到了日思夜想、无比痴迷的程度,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首的钱起(710—?),就是一个十足的诗痴。钱起很惊异,燃烛寻找,未见有人,以为是鬼怪之声,心中稍有不安,后悟为梦语。诗被赞为绝唱,由是高中,钱起的大名也从此为社会所知,传为“诗痴梦语”的奇人。这可视为唐人对诗歌痴迷之一例,也以此言形容日夜钻研所成的佳诗。

唐代诗歌痴迷:钱起的诗痴梦语

诗痴梦语,谓对诗歌迷恋而不能自拔的程度。语出《旧唐书·钱徵传》。

唐代把诗歌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使唐人对诗歌的学习和创作达到了日思夜想、无比痴迷的程度,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首的钱起(710—?),就是一个十足的诗痴。他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沈宋指高宗上元年间的名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钱起和郎士元较晚一些。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钱起赴湘灵(属今浙江)参加省试。当时规定,应考的生员得至少提前三天到达馆舍。在住馆舍的那些日子里,他每晚都在客舍的庭院里流连,踏着皎洁的月光独自吟咏。一个晚上,夜已深沉,他模模糊糊地突然耳际仿佛听到有人在吟诵诗句,仔细一听,其中分明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钱起很惊异,燃烛寻找,未见有人,以为是鬼怪之声,心中稍有不安,后悟为梦语。第二天考试之时,考官所出试题中刚巧有一“青”字,钱起便以《省试湘灵鼓瑟》为题作了一诗: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www.xing528.com)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其意是说,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瑟。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

诗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为落句。考官以为该句意远情遥、意味深长,认为鼓瑟之人一曲演罢,听客纷纷离去,江水依旧东流,峰峦叠起青山依旧。万事万物都有消亡的一刻,曲子停息了,人也就都散了。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诗被赞为绝唱,由是高中,钱起的大名也从此为社会所知,传为“诗痴梦语”的奇人。这可视为唐人对诗歌痴迷之一例,也以此言形容日夜钻研所成的佳诗。

汉代开始设乐府,主管音乐的创作和采集。之后把朗朗上口、贴近生活实际、配乐即可唱的诗,称之为乐府诗。魏晋以降,诗风华艳,“竞为雕刻”,于是乐府诗渐行渐远。中唐时期,形成了一种勇于褒贬时政、浅近实用、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乐府诗,人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