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与交换:唐代诗歌的跨界魅力

商业与交换:唐代诗歌的跨界魅力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使用诗歌换取物品,实际上是商业行为的变种。不但是诗歌,其他的文学样式也具有交换的功能: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这一切,都充分说明文学作品具有交易的功能,使我们的诗人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今天的职业艺术家。

商业与交换:唐代诗歌的跨界魅力

二、唐代部分诗歌具有交换功能

唐代诗人不但具有广告意识,不少诗人用诗歌换取的物品。诗歌换取的物品多种多样,既可以从诗题中体现,也可以从诗序中体现,还有大量的体现在诗歌作品中。使用诗歌换取物品,实际上是商业行为的变种。关于诗歌换取物品,朱国华先生有精妙的论述:

素性豪放而不拘小节的诗人李白倒是提供了不少旁证,在他的诗集里有不少诸如“酬张司马赠墨”、“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简”、“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之类一看诗题就知道是怎么回事的诗,在“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一诗的序中,李白交代了此诗的由来:“闻黄山胡公有双白鹇……余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辍赠予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适合宿意,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137]

其实,诗题即显交易之旨,亦见于其他诗人作品,如白居易的《崔湖州赠红石琴荐焕如锦文,无以答之,以诗酬谢》[138],类似例子甚多。有的诗歌,将以诗歌换物品的内容体现在诗歌的序言中:比如陆龟蒙《二遗诗并序》的诗序。

更多的以诗歌换物品体现于诗歌内容之中。不但是诗歌,其他的文学样式也具有交换的功能:

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139](www.xing528.com)

初,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遣,亦至巨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140]

皇甫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人。擢进士第,为陆浑尉,仕至工部郎中。辨急使酒,数忤同省,求分司东都。留守裴度辟为判官。度修福先寺,将立碑,求文于白居易。湜怒曰:“近舍湜而远取居易,请从此辞。”度谢之。湜即请斗酒,饮酣,援笔立就。度赠以车马缯采甚厚,湜大怒曰:“自吾为《顾况集序》,未常许人。今碑字三千,字三缣,何遇我薄邪?”度笑曰:“不羁之才也。”从而酬之。[141]

李益,肃宗朝宰相揆之族子。登进士第,长为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142]

这里列举了王勃、李邕、皇甫湜、李益以文取财的史实,其实,唐代的以文换物者众,远非几例史实能够囊括。儒臣韩愈善作“谀墓之辞”,浪子温庭筠“以文为货”。钱泳《履园丛话》载:“白乐天为元微之作墓铭,酬以舆马、绫帛、银鞍玉带之类,不可枚举。”这一切,都充分说明文学作品具有交易的功能,使我们的诗人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今天的职业艺术家。实践出真知,在诗歌的交易功能扩大的同时,诗人对于商业的手法的运用逐步熟悉,也就顺理成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