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诗眼与主旨:探讨诗歌的核心议题

诗眼与主旨:探讨诗歌的核心议题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歌的主旨问题,往往与诗眼有关,所以关于诗眼的讨论,其实是教学中的特别紧要所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很明显,诗歌的主旨落在三、四两句。也有人认为这是把卫青进攻匈奴龙城与李广镇守右北平郡事迹牵合为一。诗人盼望龙城飞将还在,令匈奴闻风丧胆,胡马不敢度过阴山,不但表现了诗人渴望边塞安宁,人民过上幸福和平的生活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坚决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诗眼与主旨:探讨诗歌的核心议题

诗歌的主旨问题,往往与诗眼有关,所以关于诗眼的讨论,其实是教学中的特别紧要所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我们以王昌龄的《出塞》为例,来进行说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很明显,诗歌的主旨落在三、四两句。

第三句“但使龙城飞将在”,前人也有过讨论。龙城是汉代匈奴的都城,乃祭天所在;李广号称飞将军,无论是驻守边关还是进击匈奴,足迹都从未踏及龙城。也有人认为这是把卫青进攻匈奴龙城与李广镇守右北平郡事迹牵合为一。其实,这样的理解都过于穿凿拘泥。

程千帆先生认为:“唐代诗人们之所以不顾地理形势的实际,使其作品中的地名出现互不关合的方位或过于辽远的距离的情况,很显然的是为了要更突出地表现边塞这个主题。……因为不如此,就不容易充分地揭示时间和空间的巨大图景,而这种图景,又是当时表达边塞这个主题所非常需要的。……乃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于历史的复杂的回忆,激发人们对于地理上的辽阔的想象,让读者更其深入地领略边塞将士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6]诗人笔下的“龙城”,与唐人诗中的“龙城”,只是用典而已,泛指边关城隘,并非实指匈奴龙城。同样,飞将军李广,也是唐人诗中习见的词语,意为猛将、良将,不必拘泥是卫青、霍去病还是李广。[7]唐代诗人只是将一往无前的时代精神,注入这些古代人物身上,表达了对战争必胜的信念与豪情。(www.xing528.com)

第三句的“但使”,与下文的“不教”,是想象之词。诗人笔锋一转,点出正意:当今边关不宁,胡马放牧阴山,征夫空老塞外,到底是世无良将,还是所将非人?这里,诗人流露出深沉的忧虑,思古正是为了讽今。诗人盼望龙城飞将还在,令匈奴闻风丧胆,胡马不敢度过阴山,不但表现了诗人渴望边塞安宁,人民过上幸福和平的生活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坚决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这不仅仅是现实的希望,也是世世代代百姓的共同希望。如果说前两句铺展开一出沉痛的历史悲剧的话,那么后两句在委婉的讽刺之中,又宣示了抵御外侮的豪情壮志,唱出了昂扬向上的音调,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这才是盛唐之音。

回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上来,全诗的主旨都落在最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这里是全诗的诗眼,但是很多老师讲到这里时,都是点到为止,开掘得不够深。换句话说,老师知道的,并不比学生多,所以往往无法打动学生。我们在上文做文本细读时,之所以将全诗与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孟郊的《卧病》做比较,就是为了帮助大家从杜甫本人的诗作中理解他一贯的品质,从同时代他人的诗作中体会他高尚的情操,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老杜的精神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