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圩集发展成县城的街口

从圩集发展成县城的街口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县城的商业区在东门市通济街内。殷商富户集居城内,东门市通济街成为县城最繁盛的街市。从化流溪河从通济街往县城门中东南有个鼓楼潭圩,因位于流溪河畔,便利的航运条件亦使之成为货物集散地,圩上店铺不断兴建,范围不断扩大,久而久之,便成为全县最大的集市。鼓楼潭圩的店铺不断兴建,范围不断扩大,县城随之扩展至街口圩。

从圩集发展成县城的街口

陈泽泓

从化街口

在古代,大凡县城,很多称为在城镇,或者称城关镇,然而,历史上从化县(今广州市从化区)的县城,却称为“街口”,其实这正反映了从化县城的“出身”。

从化设县建制时间至今只有500余载,但从流溪河流域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石器来看,距今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古人发现了这里优越的自然环境,用自己的双手经过辛勤的劳动,一代又一代,创造了从化灿烂的地方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从化后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这块先祖垦辟的土地上继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在吕田镇的海螺滩、高顶湾山、吕田岗等地方先后出土了铜剑、铜碗、铜豆、铜斧等分属战国、秦、汉时期的青铜器,证明当时被中原视为蛮夷之地的岭南地区已有青铜冶铸技术了。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南海郡下设番禺县时起,从化便为番禺县辖地。从化建县是明代的事。明弘治年间,今从化境内发生了反抗朝廷的动乱,朝廷派重兵镇压,境内驻军,达一千多名,属广州左后二卫调拨。为加强统治,明弘治二年(1489),划出上番禺部分地区设从化县,是谓取“远氓从此归化”之意。初建县时,县治初设在杨五都横潭村(今属花都区新华街横潭村),四年后,因朝廷认为县城离“贼巢”太远,难以剿控,决定移县治至地近流溪河的马田场(今从化市街口街内),建起城垣并设有4个城门,形成从化县的行政中心。(www.xing528.com)

流溪河充足的水流量给航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据《从化县志》记载,明清时从化境内有官办津渡11处,由码头起航可直达广州至珠三角及港澳地区。明嘉靖年间,还专门开办纸渡(运纸的渡口),营运溪纸(流溪河中上游盛产竹,竹浆纸为溪纸)至广州。县城的商业区在东门市通济街内。那时流溪河经鱼樑尾(现河边街口粮仓至殷峃头)流入古楼潭(现荔乡村),至门口江、水口、白田岗直流而下,县城水上交通便利。殷商富户集居城内,东门市通济街(又名市头街)成为县城最繁盛的街市。

从化流溪河

从通济街往县城门中东南有个鼓楼潭圩,因位于流溪河畔,便利的航运条件亦使之成为货物集散地,圩上店铺不断兴建,范围不断扩大,久而久之,便成为全县最大的集市。明清时期,由于沧海桑田的变化,流溪河不断改道,门口江前的河道逐渐淤塞。城内东门市通济街的商业,遂逐渐向城外的东郊迁移。同时,由于地方上战事不断,使得县城不便进出。就拿弘治年间来说,从化境内的瑶族首领谭观福和张洪佑在县内良口以北十八山一带聚众起义,惊动官府,战事延续了十多年。嘉靖三十九年(1560),县北部因采矿,矿山汇集外工,为首的李亚元率众起义,聚集了3万多人,四出活动,曾攻打从化县城。战事延续了32年之久。县城多故常闭,人们只能集市于鼓楼潭之通济街街口,这一带因河道的变迁渐而繁荣起来。原县城外还有一处沙坦圩,也因鼓楼潭圩的繁荣而迁到鼓楼潭圩。鼓楼潭圩的店铺不断兴建,范围不断扩大,县城随之扩展至街口圩。因其位于县城通济街口,鼓楼潭圩遂称“街口”,趁圩人俗称“趁街口”。“街口圩”后来成为镇名,此名沿用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