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济南防洪实践:腊山分洪工程16.85km长,缓解市区洪水压力

济南防洪实践:腊山分洪工程16.85km长,缓解市区洪水压力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腊山分洪工程位于济南市区西南部,东起兴济河京沪铁路桥,西至北店子入黄河口,全长16.85km。腊山分洪工程将兴济河、大涧沟、陡沟的山区洪水分入玉符河,再进入黄河,使得上游洪水不再进入市区,减轻市区洪水压力。但由于受迁占、投资等因素影响,腊山分洪工程至今尚未实施,致使小清河干流达不到原设计50年一遇标准,现状仅为20年一遇左右。

济南防洪实践:腊山分洪工程16.85km长,缓解市区洪水压力

腊山分洪工程位于济南市区西南部,东起兴济河京沪铁路桥,西至北店子入黄河口,全长16.85km。分洪流域面积159.5km2,占小清河洪园桥以上流域面积441.6km2的36%。工程位置示意图如图11-2所示。

图11-2 腊山分洪工程位置示意图

(一)腊山分洪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腊山分洪工程的作用是拦截济南市区西南部兴济河、大涧沟、陡沟的山区洪水,使其进入玉符河,再入黄河,实现高水高排,截流分导,减轻市区洪水威胁及小清河干流洪水压力,是一项跨流域分洪工程。其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如下。

1.实施截流分洪,减轻市区洪水压力

济南市区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山丘区,北部为山前平原区,坡度较大,小清河是济南城区目前唯一的一条排洪河道。众多的山洪河道从市区穿过,每逢暴雨,河道漫溢,马路行洪,形成类似山洪的街道洪水,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拦截南部山区洪水,增加排水出路,实施截流分洪,是减轻济南城区洪水灾害的有效途径。

兴济河、大涧沟、陡沟原属小清河流域,是小清河上游3条较大的支流,系山洪河道,坡度陡,由市区西南部穿过。腊山分洪工程将兴济河、大涧沟、陡沟的山区洪水分入玉符河,再进入黄河,使得上游洪水不再进入市区,减轻市区洪水压力。

2.缓解小清河干流洪水压力,提高小清河防洪能力

小清河是济南市目前唯一的排洪出路,沿河两侧有多条支流汇入,主要集中在南岸,形成主城区单侧梳支状水系布局。支流多为山洪河道,量大流急,排洪压力大,而小清河为人工开挖的平原河道,断面小,比降缓,泄水能力较差。1996~1998年,进行了小清河干流治理。但由于受迁占、投资等因素影响,腊山分洪工程至今尚未实施,致使小清河干流达不到原设计50年一遇标准,现状仅为20年一遇左右。

根据计算,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时,兴济河、大涧沟、陡沟洪水流量为604m3/s,经腊山分洪工程分洪后小清河洪园桥流量由1167m3/s减少至630m3/s,分洪流量占总流量的53.3%。腊山分洪工程可使小清河干流全线237km(其中济南市70.5km,市区段23.68km)治理工程量、迁占、投资大大减少。

3.提高玉符河防洪能力,完善西部防洪体系

腊山分洪工程的宋庄闸至北店子入黄口(7+850~16+850)段利用了部分玉符河河道。玉符河是济南市西部的一条较大的山洪河道,黄河支流,自卧虎山水库溢流堰至北店子入黄口,全长40.8km,流域面积827km2。卧虎山水库以上有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3条支流,1960年,在三川交汇处建成卧虎山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57km2

玉符河自宋庄闸至北店子入黄口长9.0km,右岸筑有黄河大堤,左岸为生产堤。现状河道宽阔,子槽蜿蜒曲折。末端因黄河倒灌,河床抬高,泥沙淤积严重,睦里闸至入黄口段3.0km形成倒坡。1999年在此处兴建了玉清湖沉沙池,河道的堤距由700m缩短至150~160m,出口段现状过水能力仅为700m3/s。

玉符河下游段是济南市防汛的重点薄弱环节,该处地理位置重要,黄河水、玉符河水、当地涝水、玉清湖渗水在此交汇。1996年黄河洪水与玉符河洪水在此遭遇,河道内一片汪洋,防汛形势十分严峻。1999年将1.8km玉符河左堤改造为玉清湖水库大坝,其中220国道至玉清湖水库段长4.1km、玉清湖水库至北店子入黄口段长3.1km,需进行治理;2005年济南黄河河务局进行了黄河右岸大堤标准化堤防建设。

腊山分洪工程实施后,可有效提高玉符河的防洪能力,解决下游地区排水问题,完善济南市西部的防洪体系。

4.改善河道环境,促进河道生态建设

兴济河至玉符河段多年未进行治理,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河道内倾倒垃圾较多,严重影响市容市貌。通过对河道的治理,在提高防洪能力的同时,改善河道景观,美化环境,促进河道生态建设,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www.xing528.com)

腊山分洪因其重要性及地理位置特殊,加上有一定工程基础,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工程的建设对于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减少洪水灾害,缓解市区和小清河干流洪水压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腊山分洪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1.工程具有一定的基础

1965年,原历城县对其按排水流量30m3/s进行过挖河及筑堤治理。现在的右堤和腊山分洪入玉符河工程就是当时建设的。

2.洪水顶托几率小

根据1956~2006年51年实测资料分析,玉符河与黄河不顶托的几率为90.5%;既使发生顶托,也可通过新建入黄口防洪闸进行调蓄,使玉符河洪水临时滞蓄于牛角峪地区,错峰下泄。同时,黄河小浪底工程于2000年建成运行以来,由于调节了黄河的洪峰,玉符河与黄河不顶托的机遇明显增大。因此,腊山分洪工程下泄洪水受黄河来水顶托的机遇较小。

(三)工程概况

1.河道

腊山分洪工程总长16.85km,纵断面设计按地形条件确定,使河底线与地面线基本平行。

兴济河段纵比降采用1∶1000,分洪闸至入玉符河口段比降为1∶5000,玉符河口以下段纵比降为1∶6000。

腊山分洪工程线路走向:兴济河至大涧沟段利用原济平干渠,大涧沟至玉符河段仍维持原河道走向。玉符河220国道至北店子入黄口段仍利用原河道,对部分子槽进行裁弯取直,对左堤加高培厚。兴济河至大涧沟段因济平干渠与兴济河斜交成38°夹角,水流不通畅,对兴济河至大涧沟段进行调整,由斜交改为正交。具体位置如图11-3所示。

图11-3 各河段位置示意图

腊山分洪工程河道断面形式及河道绿化根据沿河两岸的地形、地貌、拆迁工程等确定,采用矩形、复式矩形、复式梯形等多种形式,河道底宽30~110m不等。滩地、道路两侧及河道保护范围内设绿化景观带。新建兴济河拦河闸、分洪闸控制分洪洪水。为防止黄河洪水倒灌,保证市区防洪安全,新建北店子防洪闸,当玉符河、黄河洪水遭遇时,滞蓄玉符河洪水,错峰下泄。新建宋庄防洪闸调控腊山分洪洪水,使腊山分洪洪水与玉符河洪水错峰。平时,通过4座水闸联合调度,控制河道水位,使河道常年保持一定水面。为满足河道景观要求,以地面径流为主,并考虑备用水源。采取玉符河睦里段设提水泵站,埋设管道等调水措施作为补充水源。河道两侧埋设截污管道,送至附近污水处理厂。

2.水闸

为调节控制洪水,腊山分洪工程新建4座水闸,即兴济河节制闸、兴济河分洪闸、宋庄防洪闸和北店子防洪闸,闸的位置如图11-2所示。北店子入黄口防洪闸,拟在二期工程实施。新建、改建拦河闸、节制闸、铁路桥、公路桥等各种建筑物35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