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要求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化设计中的需求整合工作由具备综合专业能力的总承包单位完成,避免由于深化设计人员专业局限性而造成对各专业需求理解偏差。深化设计成果由总承包方进行审核,可较容易检验是否正确满足了各方需求。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要求

1.预制构件深化设计特点

预制构件深化设计是将各专业需求转换为实际可操作图纸的过程,涉及专业交叉、多专业协同等问题。深化设计应由一个具有综合各专业能力、有各专业施工经验的组织(施工总承包方)来承担,通过施工总承包方的收集、协调,把各专业的信息需求集中反映给构件厂,构件厂根据自身构件制作的工艺需求,将各需求明确反映于深化图纸中,并与施工总承包方进行协调,尽可能实现一图多用,将各专业需求统筹安排,并把各专业的需求在构件加工中实现。

深化设计特点如下:

(1)构件深化设计前,各方需求由施工总承包方进行整合与集成,然后交由深化设计人进行设计,深化设计交接界面应简单,易区分。

(2)深化设计中的需求整合工作由具备综合专业能力的总承包单位完成,避免由于深化设计人员专业局限性而造成对各专业需求理解偏差。

(3)深化设计成果由总承包方进行审核,可较容易检验是否正确满足了各方需求。

(4)由于总承包方对各专业方提出的需求进行整合与集成,避免了各方可能存在的矛盾,深化设计集合度显著提高。

2.预制构件的拆分

预制构件的拆分原则:预制构件的拆分应遵循受力合理、连接简单、施工方便、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选择适宜的预制构件尺寸和重量,以减少构件规格和接口种类,方便加工运输,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建设成本。

柱一般按层高进行拆分,也可以拆分为多节柱。主梁一般按柱网拆分为单跨梁;次梁以主梁间距为单元划分为单跨梁。预制剪力墙最好全部拆分为两维构件。单个构件的重量一般不大于5 t,最大构件控制在10 t以内;楼板拆分时分单向叠合板拆分设计和双向叠合板拆分设计;外挂墙板作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上的非承重外围护挂板,其划分宜限于一个层高和一个开间。

预制构件的拆分图包括平面拆分布置图和立面拆分布置图,应标注每个构件的编号,与现浇混凝土(包括后浇混凝土连接节点)应进行区分,标识不同颜色和图例

平面拆分图

(1)平面拆分图给出一个楼层预制构件的平面布置,标识预制柱、梁和墙体。

(2)凡是布置不一样或构件拆分不一样的楼层都应当绘制该楼层的平面布置图。

(3)预制柱、梁结构,柱与梁布置图宜分开为好。

(4)平面面积较大的建筑,除整体平面图外,还可分成几个平面区域给出区域构件平面布置分图。

楼板拆分图

(1)楼板拆分图给出一个楼层预制楼板的布置,标识预制楼板。

(2)凡是布置不一样或楼板拆分不一样的楼层都应当绘制该楼层楼板布置图。

(3)平面面积较大的建筑,除整体楼板拆分图外,还可分成几个平面区域给出预制楼板布置图。

立面拆分图

(1)给出每个立面的预制构件布置图,标识该立面的预制构件。

(2)楼层较多的高层装配式建筑,除整体立面拆分图外,还可以分成几个高度区域给出区域立面拆分图。

3.构件制作阶段承载力验算

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不同,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需要对构件制作环节的脱模、翻转、堆放、运输环节的卸载、支承,安装环节的吊装、定位、临时支承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最不利工况组合的承载力验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要求:对制作、运输和堆放、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预制构件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有关规定。制作与施工环节结构与构造设计内容应包括:

(1)脱模吊点位置设计、结构计算与设计;

(2)翻转吊点位置设计、结构计算与设计;

(3)吊运验算及吊点设计;

(4)堆放支承点位置设计及验算;

(5)易开裂敞口构件运输拉杆设计;

(6)运输支承点位置设计;

(7)安装定位装置设计;

(8)安装临时支承设计等。

4.预制构件深化设计图纸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分为施工图和预制构件加工图两阶段。施工图阶段应完成装配式结构的平面、立面、剖面设计,结构构件的截面和配筋设计,节点连接构造设计,结构构件的安装图等,其内容和深度应满足施工安装的要求。预制构件加工详图应根据建筑、结构和设备各专业以及设计、制作和施工各环节的综合要求就行深化设计,协调各专业和各阶段所用预埋件,确定合理的制作和安装公差等,其内容和深度应能满足构件加工的要求。深化设计图纸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现浇构件(现浇梁、板、柱及墙等详图)

(1)纵剖面、长度、定位尺寸、标高及钢筋、梁和板的支座(可利用标准图中的纵剖面图),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应绘出预应力筋定位图并提出锚固及张拉要求;

(2)横剖面、定位尺寸、截面尺寸、配筋(可利用标准图中的横剖面图);

(3)必要时绘制墙体立面图

(4)若钢筋铰复杂不易表示清楚时,宜将钢筋分离绘出;

(5)对构件受力有影响的预留洞、预埋件,应注明其位置、尺寸、标高、洞边配筋及预埋件编号等;

(6)曲梁或平面折线梁宜绘制放大平面图,必要时可绘展开详图;

(7)一般的现浇结构的梁、柱、墙可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法”绘制,标注文字较密时,纵、横向梁宜分两幅平面绘制;

(8)除总说明已叙述外的需特别说明的附加内容,尤其是与所选标准图不同的要求(如钢筋锚固要求、构造要求等);

(9)对建筑非结构构件及建筑附属机电设备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绘制连接或锚固详图。

注:非结构构件自身的抗震设计,由相关专业人员分别负责进行。

预制构件

Ⅰ.预制构件平面布置图

(1)绘制轴线、轴线总尺寸(或外包总尺寸)、轴线间尺寸(柱距、跨距)、预制构件与轴线的尺寸、现浇带与轴线的尺寸、门窗洞口的尺寸;当预制构件种类较多时,宜分别绘制竖向承重构件平面图、水平承重构件平面图、非承重装饰构件平面图、屋面层平面图、预埋件平面布置图;预制构件部分与现场后浇部分应采用不同图例表示。

(2)竖向承重构件平面图应标明预制构件(剪力墙内外墙板、柱、PCF板)的编号、数量、安装方向、预留洞口位置及尺寸、转换层插筋定位、楼层的层高及标高、详图索引

(3)水平承重构件平面图应标明预制构件(叠合板、楼梯、阳台、空调板、梁)的编号、数量、安装方向、楼板板顶标高、叠合板与现浇层的高度、预留洞口定位及尺寸、机电预留定位、详图索引。

(4)非承重装饰构件平面图应标明预制构件(混凝土外挂板、空心条板、装饰板等)的编号、数量、安装方向、详图索引。

(5)屋面层平面与楼层平面类同。

(6)埋件平面布置图应标明埋件编号、数量、埋件定位、详图索引。

(7)复杂的工程项目,必要时增加局部平面详图。

(8)选用图集节点时,应注明索引图号。

(9)图纸名称、比例。

Ⅱ.预制构件立面布置图

(1)建筑两端轴线编号。

(2)各立面预制构件的布置位置、编号、层高线,复杂的框架或框剪结构应分别绘制主体结构立面及外装饰板立面图。

(3)埋件布置在平面中表达不清楚的,可增加埋件立面布置图。

(4)图纸名称、比例。

Ⅲ.构件模板图

构件模板图应表示模板尺寸、预留洞及预埋件位置、尺寸、预埋件编号、必要的标高等;后张预应力构件尚需表示预留孔道的定位尺寸、张拉端、锚固端等。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绘制预制构件主视图、俯视图、仰视图、侧视图、门窗洞口剖面图,主视图依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可绘制构件正面图,也可绘制背面图。

(2)标明预制构件与结构层高线或轴线的距离,当主要视图中不便于表达时,可通过缩略示意图的方式表达。

(3)标注预制构件的外轮廓尺寸、缺口尺寸、看线的分布尺寸、预埋件的定位尺寸。(www.xing528.com)

(4)各视图中应标注预制构件表面的工艺要求(如模板面、人工压光面、粗糙面),表面有特殊要求应标明饰面做法(如清水混凝土、彩色混凝土、喷砂、瓷砖石材等),有瓷砖或石材饰面的构件应绘制排版图。

(5)预留埋件及预留孔应分别用不同的图例表达,并在构件视图中标明埋件编号。

(6)构件信息表应包括构件编号、数量、混凝土体积、构件重量、钢筋保护层、混凝土强度。

(7)埋件信息表应包括埋件编号、名称、规格、单块板数量。

(8)说明中应包括符号说明及注释。

(9)注明索引图号。

(10)图纸名称、比例。

Ⅳ.构件配筋图

纵剖面表示钢筋形式、箍筋直径与间距,箍筋复杂时宜将非预应力筋分离绘出;横剖面注明断面尺寸、钢筋规格、位置、数量等。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绘制预制构件配筋的主视图、剖面图,当采用夹心保温构件时,应分别绘制内叶板配筋图、外叶板配筋图。

(2)标注钢筋与构件外边线的定位尺寸、钢筋间距、钢筋外露长度。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浆锚搭接约束筋及其他钢筋连接必须明确标注尺寸及外露长度,叠合类构件应标明外露桁架钢筋的高度。

(3)钢筋应按类别及尺寸不同分别编号,在视图中引出标注。

(4)配筋表应标明编号、直径、级别、钢筋加工尺寸、单块板中钢筋重量、备注。需要直螺纹连接的钢筋应标明套丝长度及精度等级。

(5)图纸名称、比例、说明。

注:对形状简单、规则的现浇或预制构件,在满足上述规定前提下,可用列表法绘制。

混凝土节点构造详图

(1)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绘制节点构造详图(可引用标准设计、通用图集中的详图)。

(2)预制装配式结构的节点,梁、柱与墙体锚拉等详图应绘出平、剖面,注明相互定位关系,构件代号,连接材料,附加钢筋(或埋件)的规格、型号、性能、数量,并注明连接方法以及对施工安装、后浇混凝土的有关要求等。

(3)需作补充说明的内容。

其他图纸

(1)预埋件图

①预埋件详图。绘制内容包括材料要求、规格、尺寸、焊缝高度、套丝长度、精度等级、埋件名称、尺寸标注。

②埋件布置图。表达埋件的局部埋设大样及要求,包括埋件位置、埋设深度、外露高度、加强措施、局部构造做法。

③有特殊要求的埋件应在说明中注释。

④埋件的名称、比例。

(2)通用索引图

①节点详图表达装配式结构构件拼接处的防水、保温、隔声、防火、预制构件连接节点、预制构件与现浇部位的连接构造节点等局部大样图。

②预制构件的局部剖切大样图、引出节点大样图。

③被索引的图纸名称、比例。

(3)楼梯图

楼梯图应绘出每层楼梯结构平面布置、剖面图、梯梁、梯板详图(可用列表法绘制),注明尺寸、构件代号、标高。

(4)特种结构和构筑物

如水池、水箱、烟囱、烟道、管架、地沟、挡土墙、筒仓、大型或特殊要求的设备基础、工作平台等,均宜单独绘图;应绘出平面、特种部位剖面及配筋,注明定位关系、尺寸、标高、材料品种和规格、型号、性能。

5.预制构件的编码

在装配式结构深化设计过程中,预制构件的种类和数量都非常多,如何清楚地对预制构件进行编号,将对预制构件在工厂的生产和现场的吊装产生直接影响。

根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15G107-1),预制构件命名规则如下:

(1)剪力墙(表5-1)

表5-1 剪力墙编号

【例】YWQ1:表示预制外墙,编号为1。

【例】YNQ5a:某工程有一块预制混凝土内墙板与已有编号的YNQ5除线盒位置外,其他参数均相同,为了方便起见,将该预制内墙板序号编为5a。

(2)剪力墙后浇段(表5-2)

表5-2 剪力墙后浇段编号

【例】YHJ1:表示约束边缘构件后浇段,编号为1。

【例】GHJ1:表示构造边缘构件后浇段,编号为5。

【例】AHJ3:表示非边缘构件后浇段,编号为3。

(3)叠合楼板(表5-3)

表5-3 叠合板编号

【例】DLB3:表示楼板为叠合板,序号为3。

【例】DWB2:表示屋面板为叠合板,序号为2。

【例】DXB1:表示悬挑板为叠合板,序号为1。

(4)预制楼梯(表5-4)

表5-4 预制楼梯编号

【例】ST-28-25:表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为双跑楼梯,层高为2 800 mm,宽为2 500 mm。

【例】JT-29-26:表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为剪刀楼梯,层高2 900 mm,楼梯间净宽度为2 600 mm。

(5)预制阳台板、空调及女儿墙(表5-5)

表5-5 预制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编号

【例】YYTB1:表示预制阳台板,序号为1。

【例】YKTB2:表示预制空调板,序号为2。

【例】YNEQ5:表示预制女儿墙,序号为5。

6.产品信息标识

为了方便构件的识别和质量可追溯,避免出错,预制构件应标识基本信息。在生产过程中可采用二维码条形码或者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技术等方式,对预制构件进行标识。产品信息应包括下列内容:构件名称、编号、型号、安装位置、设计强度、生产日期、质检员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