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玄感兵败,历史的沸点.第五卷

杨玄感兵败,历史的沸点.第五卷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各路增援队伍的到来,杨玄感意识到再拖下去可能会成为瓮中之鳖,当务之急是消灭眼前的朝廷军队。这意味着杨玄感围攻洛阳的计划彻底泡汤。但关键时刻,杨玄感又犯下了重大错误。弘农太守杨智积登上城墙,对杨玄感破口大骂。就这样,宝贵的三天时间被杨玄感浪费了,后果极其严重,宇文述所率的追兵已经到了眼前,杨玄感且战且走,连战连败。结果毫无悬念,杨玄感大败,仅带着十余人逃走。至此,历时两个月的杨玄感之乱宣告失败!

杨玄感兵败,历史的沸点.第五卷

就在杨玄感在洛阳城下鏖战时,杨广正忙着从高句丽撤军。听到杨玄感叛乱的消息,他顿时感到五雷轰顶。本来这次出征比较顺利,辽东城指日可下,但没想到此时后院起了火,而领头反叛的居然是自己曾经非常倚重的杨素的儿子。

杨广密召诸将,下令秘密撤军。一夜之间,隋军全部拔营后退,留下的军资器械堆积如山。所有营垒、帐幕都留在原地,全军轻装而退。这着实把高句丽守军搞傻了,由于保密工作到位,高句丽军队不知发生了什么,城池危在旦夕,没想到隋军却主动撤走了。高句丽守军担心有诈,不敢追击,第二天才派一些人马去侦察,还是不知是真是假。两天后,发现隋军越撤越远,才知道撤军是真,派出数千人追击,但隋军早有准备,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杨广之所以如此慌乱,是因为杨玄感叛乱的后果太严重了。一是截断了粮草供应,几十万大军没有了后勤补给,这种仗根本无法再打下去。二是杨玄感不是一个人举事,背后代表着关陇贵族集团,不少“官二代”都投奔他,手下的重臣都已是人心惶惶,预示着统治阶级高层发生了分裂,这点是让杨广最为担心的。同时,掌握军机事务的斛斯政因为暗中放走了杨玄感的两个兄弟,担心被问罪,转而投奔了高句丽,隋军所有的作战计划和军事部署全部泄露,接着往下打困难增加了很多。

杨广在撤军路上部署对杨玄感的全面围攻,让手下将领快速回返,派虎贲郎将陈棱进攻杨玄感的根据地——黎阳。武卫将军屈突通挺近河阳,伺机渡河向洛阳进发。宇文述发兵跟进,来护儿则从另一个方面增援洛阳。

杨玄感此时还陷入了与卫文升的纠缠之中,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却无法彻底消灭隋军,双方形成了对峙局面。随着各路增援队伍的到来,杨玄感意识到再拖下去可能会成为瓮中之鳖,当务之急是消灭眼前的朝廷军队。于是,他在邙山下摆开阵势与卫文升决一死战。这一仗打得非常惨烈,虽然杨玄感很能打,“玄感骁勇多力,每战亲运长矛,身先士卒,喑呜叱咤,所当者莫不震慑,论者方之项羽”。每次作战,他亲自挥舞长矛,身先士卒,呼叫叱咤,众敌莫不震骇。时人将他比作项羽。但是,打仗不是一个人的事,还是要靠整体实力说话。此战中杨玄感的弟弟杨玄挺被流矢射死,杨玄感只好下令暂时退却。

此时形势更加恶化,樊子盖不时掀起小规模的反攻,而援军在屈突通的率领下兵临黄河。照此下去,真会像李密所预料的,陷入四面受敌的局面,杨玄感感到阵阵寒意,慌乱之中他求教于降将李子雄。李子雄的意思是屈突通与卫文升绝对不能合兵一处,因此要分兵两路,一路对付卫文升,一路抵抗屈突通。但这无异于画饼充饥,本来兵力有限,而且依然困守城中的樊子盖屡屡出击,根本无法分兵去堵河阳渡口。

屈突通非常顺利地渡过黄河,屯兵于洛阳东北。这意味着杨玄感围攻洛阳的计划彻底泡汤。此时,李子雄又出主意说:“东都援军益至,我师屡败,不可久留。不如直入关中,开永丰仓以赈贫乏,三辅可指麾而定。据有府库,东面而争天下,此亦霸王之业。”洛阳的援军到了,我军屡败,不可久留。不如直入关中,打开永丰仓,以赈济穷人,三辅平定后,再向东争夺天下,成就一番霸业。

李子雄所说的其实就是李密所提的中策,当初杨玄感不假思索地拒绝,如今却又当成一根救命稻草。

恰好此时杨玄感老家华阴的杨氏族人赶来,告知卫文升在增援洛阳的途中经过华阴时,居然将杨玄感老爸杨素的坟墓给挖了,而且还挫骨扬灰,杨氏家族损失惨重,因此请杨玄感回关中为他们做主,并表示愿意当向导。(www.xing528.com)

杨玄感就此下定西进的决心,但总要有个理由,不明不白地开溜,很容易动摇军心。这时候杨玄感又想到了李密,请他出个锦囊妙计。李密说:“元弘嗣在陇右统率一支强大的军队,如今可以假称他要造反,派遣使者来迎接您,用这个理由进入潼关,就可以瞒住大部分人。”杨玄感于是假称杨氏族人为元弘嗣派来的使者,然后宣布:“我已经攻破东都,要继续夺取关中。”于是,带着队伍从洛阳向西撤走。

宇文述率部跟在后面追击,如果此时杨玄感能够快速进入潼关,布置重兵,严防死守,或许还有一线希望。但关键时刻,杨玄感又犯下了重大错误

在通往潼关的路上,有一座杨广的行宫,叫作弘农宫。杨玄感率领大军经过这里时,突然来了一群当地乡亲,拦住杨玄感说:“宫城空虚,又多积粟,攻之易下,进可绝敌人之食,退可割宜阳之地。”弘农宫兵力空虚,又有很多粮食,非常容易攻克,这样,进可断绝敌人的粮食,退可占据宜阳的地盘。

杨玄感一听心动了,于是便想先攻下弘农宫。李密见状赶紧劝说道:“公今诈众西入,军事贵速,况乃追兵将至,安可稽留!若前不得据关,退无所守,大众一散,何以自全?”您本来就是哄着大家向潼关撤退,这种事贵在神速,而且追兵快到了,无论如何不能逗留,如果不能赶到潼关,凭险拒守,后退又无处可守,前后被夹击,士卒一旦逃散,用什么保全自己?

李密所言极是,这个时候必须快速进入潼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杨玄感却不想让到手的鸭子飞了,拒绝了李密的建议,率部来到弘农宫。弘农太守杨智积登上城墙,对杨玄感破口大骂。杨玄感被骂急了,下令全力攻打弘农,誓要将杨智积千刀万剐,结果打了三天也没有打下来。

就这样,宝贵的三天时间被杨玄感浪费了,后果极其严重,宇文述所率的追兵已经到了眼前,杨玄感且战且走,连战连败。双方在董杜原迎来了生死决战,此时杨玄感军队里的不少人因为感到绝望而逃跑,隋军则士气旺盛。结果毫无悬念,杨玄感大败,仅带着十余人逃走。人越走越少,到最后只剩下他和弟弟杨积善,马累得跑不动了,兄弟俩只好徒步行走。

杨玄感自知败局已定,对弟弟说:“如今事情失败了,我不能被活捉受辱,你杀了我吧!”杨积善狠狠心,举刀杀了杨玄感,成全了哥哥的心愿。然后举刀自杀,但没有刺中要害,被赶来的隋军抓获。

至此,历时两个月的杨玄感之乱宣告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