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建筑的纪念碑性在建筑外观中的隐性表达

中国古建筑的纪念碑性在建筑外观中的隐性表达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19“天圆地方”在闽台缘博物馆建筑造型上的体现分析图这种通过建筑外形表达其中蕴含的“天圆地方”思想的方式,是中国古建筑的“纪念碑性”在博览型建筑外观造型中隐性表达的形式之一。通过建筑造型的等级来划定、区分建筑的主次的方式,是中国古建筑的“纪念碑性”在博览型建筑外观造型中的第二种隐性表达形式。

中国古建筑的纪念碑性在建筑外观中的隐性表达

4.4.1 隐性表达形式一—阴阳学说下“天圆地方

中国古代社会阴阳学说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周易》到《道德经》中都有关于阴阳学说的理论,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汲取了其中的精华发展出自家的哲学观点,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天圆地方”,这出自《周易·说卦传》:“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坤为地,为方,为母。”中国建筑也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北京的天坛就是如此,主体建筑的是圆,下面台墙是方。

在博览型现代博览型建筑中也有许多能体现这种思想,河南郑州博物馆(见图4-17),造型就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它的建筑主体是一个鼎的造型,在屋顶上选择了一个圆盘的形象,其寓意为河南郑州博物馆“天圆地方,立鼎中原”。

图4-17 “天圆地方”在河南郑州博物馆建筑造型上的体现分析图

山东博物馆新馆(见图4-18)的建筑造型同样也是体现了“天圆地方”的观念,建筑主体在矩形的基础上削出棱角,外挂泰山石,屋顶有一个巨大的半球形穹顶。

图4-18 “天圆地方”在山东博物馆新馆建筑造型上的体现分析图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见图4-19)是一座纪念福建与台湾关系的专题性博物馆,建筑立面呈梯形,采用了闽台地区特有的红白石配色,在屋顶设有一座圆环式的观景台,圆环中心有一朵金色莲花,建筑外面设有四条108级连接到天台的踏步,蕴含着连接“圆”与“方”的意义,表达两岸人民同宗同源,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景。

(www.xing528.com)

图4-19 “天圆地方”在闽台缘博物馆建筑造型上的体现分析图

这种通过建筑外形表达其中蕴含的“天圆地方”思想的方式,是中国古建筑的“纪念碑性”在博览型建筑外观造型中隐性表达的形式之一。

4.4.2 隐性表达形式二—主从有序的“伦理观”

在中国古建筑的群体建筑中,非常注重主次的关系,主体建筑的造型一定是最隆重的,不能被附属建筑超过。在前面章节分析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见图4-20)建筑群造型中,前后主展厅的屋顶造型,采用了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重檐庑殿式屋顶,而在入口处门厅屋顶的处理上,因为入口是建筑的门面也不能等级过低,但是又不能超过主体建筑,所以选择了等级比重檐庑殿低一级的单檐庑殿式,在四周角楼上使用等级低一些的重檐四角攒尖式的屋顶,这样可以突出主题展厅的重要性,达到主从有序的效果。

图4-20 陕西历史博物馆屋顶形式等级分析图

浙江省博物馆主馆的屋顶,采用了重檐歇山式的屋顶,两侧的次要展厅在屋顶的选择上就选用低一等的单檐歇山式,同样论证了主从有序的观点。

通过建筑造型的等级来划定、区分建筑的主次的方式,是中国古建筑的“纪念碑性”在博览型建筑外观造型中的第二种隐性表达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