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府财政动用,为保障需要审计

政府财政动用,为保障需要审计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且,在宋代,每一笔政府公帑、内廷经费的使用,都需要经过重重审计。而实际上,早在十二世纪,南宋人已经建立了审计院。南宋时成立审计院,隶属太府寺,对户部的审计也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专职的审计机构之外,台谏的外部监察也包含了审计的功能。

政府财政动用,为保障需要审计

而且,在宋代,每一笔政府公帑、内廷经费的使用,都需要经过重重审计。应该说,宋代的审计制度是比较发达的。我们知道,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新政中的清廷取法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审计制度,设立“审计院”,但由于几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审计院尚未运作,清王朝已经先完蛋。而实际上,早在十二世纪,南宋人已经建立了审计院。从审计史的角度来看,宋朝的审计制度可以说是历代最繁密的,宋人对审计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了其他任何王朝。这应该跟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财政规模的庞大以及政府对市场的深切介入有关。

如果要总结宋代审计制度的特点,我觉得有三个方面不可不提。第一,审计的专业性。宋代前后设立了多个专职的审计部门,北宋前期的勾院、都磨斟司、勾凿司、三司会计司,后期的比部、审计司以及成立于南宋的审计院,都是审计机关。“审计”一词,也最早出现于宋代,其含义跟今天没有什么差别。宋人是这么解释“审计”的:“自宫禁、朝廷,下至斗食佐吏,凡赋禄者,以法式审其名数,而稽其辟名者。”意思是说,审计的对象是“赋禄”,即国家的财税收支(含皇室经费);审计的方式是审核财税收支是否合乎“法式”;而审计的重点则是“稽其辟名者”,即核查是否隐匿财物。

第二,审计的独立性。宋代在元丰改制之前,国家的财税机关是三司,财税审计部门也隶属于三司,有“财审合一”的特点。元丰改制之后,撤销三司,财税大权归于户部,作为国家审计机关的比部,隶属司法部(刑部),恢复了唐代的“财审分离”制,由司法部审计财政部,独立性是不言而喻的。南宋时成立审计院,隶属太府寺(宋代掌财税出纳的部门),对户部的审计也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www.xing528.com)

第三,审计的严密性。在宋代,每一笔财政支出,都要经过层层把关,先由一个部门(如三司)开具支取凭证,由另一个部门(都凭由司)审核,审核无误后盖印签发,送出纳部门(如粮料院)领取钱物,支讫,出纳部门填写开支报表,送回审计部门核销,事后所有的账簿还要交另一个部门(如都磨斟司)审计。

为应对如此复杂的审计程序,宋政府同时设立了多个审计部门,这些部门职能交叉、重叠,形成一个十分严密的复式审计体系,包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专项审计、事前审计、事后审计、初审、复审,如南宋时磨斟司与审计院互审“官物纳给”。在专职的审计机构之外,台谏的外部监察也包含了审计的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