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九美堂错话:刘万年艺术杂感-不确定点景法揭示西藏高原之美

九美堂错话:刘万年艺术杂感-不确定点景法揭示西藏高原之美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群体,就意味着平凡、众多,不需突出重点,不要关键部位,没有最吸引人的地方和点睛之处。如按传统山水画草率地对待非重要部位,而把最要紧处精雕细刻,形成画眼,或“点”成画眼,就会和我的总体风格相背离,不但起不到点景的目的和作用,还会破坏画面。因为距离太远,看不清晰,但是有那么几点东西存在,是符合西藏高原特性的。不确定点景法,是根据自然真实,只示意什么,而不是明确告诉你那是什么,让观众去想吧!

九美堂错话:刘万年艺术杂感-不确定点景法揭示西藏高原之美

1970年我进藏时,先坐火车到柳园再搭汽车青藏线进藏。敦煌的公路在一大片的戈壁地带,沿途会看到许多幻影,最真切的是眼前一片湖水,波光粼粼,恐惧得很,汽车却毫不减速地朝湖中驶去。那湖泊似乎永远在远处,汽车不论怎么跑,始终在路上。除湖的幻影,还时不时看到树,成片成片的,有时还看见城堡、村庄。

80年代我在后藏写生时,也时不时见到山腰、山头上荒废的寺庙建筑,使整个自然景观有了浓浓的人文气息。此后的画面中,我试着用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思幻影式现象来点景,既符合高原宽阔的地貌特征,也有别于传统山水画的点景。传统的山水画点景,是通过点景形成画眼,引人入胜,点景是画中最精彩的地方。这就像一篇文章最佳的段落,使人过目不忘。我的西藏山水画路子走的完全不同于传统。我画的是山的老百姓,山的大众,山的群体。作为群体,就意味着平凡、众多,不需突出重点,不要关键部位,没有最吸引人的地方和点睛之处。

严谨地对待每一处细节,精彩地处理各个局部,是我的西藏山水画特点。如按传统山水画草率地对待非重要部位,而把最要紧处精雕细刻,形成画眼,或“点”成画眼,就会和我的总体风格相背离,不但起不到点景的目的和作用,还会破坏画面。这种“案例”我是经历了不少。一幅自己花了大力气,调动情感,费时费力的大画、好画,由于几个景物的“添足”,真是让人难受到了极点,我形容这是一位美女面部长了一个大麻子。大自然中多了一座破坏性的人工建筑,破坏了整体画面效果,多余得让人后悔莫及。

后来,我创作完之后,在要点景的地方点了几个不伦不类的黑点。这黑点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就像在进藏途中看到的幻影,又好像是后藏日喀则山顶的废弃寺庙,像几个人、几只牦牛在蠕动。因为距离太远,看不清晰,但是有那么几点东西存在,是符合西藏高原特性的。这样处理的好处是不但很随意自然,而且留有悬念,更想不到的是,它不抢画“眼”,和整体十分协调,没有一丝一毫故作姿态的感觉。观我的画,每个局部都很精彩,即便点了景的画眼处不强烈、不夺目,所以不会造成“抢眼”的作用,让观者、读者在观画过程中,出现“顺理成章”的连贯性。(www.xing528.com)

不确定点景法,是根据自然真实,只示意什么,而不是明确告诉你那是什么,让观众去想吧!这是哪里?这像什么?减弱了欣赏性,破坏了画的首要目的和总体意图,降低了画的格调,使艺术联想特性误导为理性思维,进而成为看图识字式的图解自然。

山水画讲述什么?我认为是讲述山体自身,它的结构,它的形态,它的姿势,它的质地,它的颜色,它的与众不同等等,而不是其他。在西藏,大自然初始的元性美微妙地陈列在那里,人与大自然比不算什么。人是大自然的仇敌,是破坏大自然的凶手,是罪犯。总有一天大自然会把人类收拾干净的,等着吧。在西藏,成千上万的草原老鼠把草原破坏得千疮百孔,人们十分憎恨这些老鼠洞。回过头来,人类对于草原的破坏何止是老鼠洞?人类对于大自然往往是“开膛破肚”。

人类对于大自然而言是多余,我的画因敬畏大自然的美而不敢乱添任何东西作为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