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帝出巡与民众的反抗

秦帝出巡与民众的反抗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地人民反对秦暴政的斗争对于秦始皇的暴政,人民报之以不屈服的斗争。在秦统一全国前后的长时间内,各地人民反对地主统治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随着秦始皇统治的残酷程度加深,人民反抗斗争也愈来愈激烈。但是,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人民群众反抗秦始皇及其所代表的地主阶级斗争的烈火是扑不灭的。

秦帝出巡与民众的反抗

各地人民反对秦暴政的斗争 对于秦始皇的暴政,人民报之以不屈服的斗争。在秦统一全国前后的长时间内,各地人民反对地主统治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随着秦始皇统治的残酷程度加深,人民反抗斗争也愈来愈激烈。

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就在秦王朝的首都咸阳,秦始皇与四个武士一起“夜出逢盗兰池,见窘”(《史记·秦始皇本纪》)。“盗”竟得以迫近秦始皇左右,而且使这个独夫“见窘”,狼狈不堪,可见当时人民群众对秦王朝的反抗斗争达到多么激烈的程度!这一次遭遇,虽因“武士击杀盗”,而使秦始皇幸免于死,但对秦始皇的威胁是相当大的,他下令“关中大索二十日”,对人民实行报复性的镇压,用以防范人民的反抗。

但是,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人民群众反抗秦始皇及其所代表的地主阶级斗争的烈火是扑不灭的。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有一颗陨石落到东郡,立即有“黔首”在这块石头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七个字,诅咒秦始皇,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仇恨。秦始皇对此事,采取更加残酷的手段实行大规模屠杀,当他派人“逐问”而捉不到作案者之时,竟“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史记·秦始皇本纪》)。

人民对秦王朝的统治不满和反抗,以各种形式表达出来,由于赋税繁重,“百姓贺死而吊生”,所以在人民中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渭水不洗口赋起”(《七国考》引《大事记》),讽刺横征暴敛。秦代的民歌“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太平御览》卷571引),控诉修长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还有童谣直接咒骂秦始皇“阿房阿房,亡始皇”(《述异记》)。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竟有人在华阴的平舒道(在今华阴市附近,北濒渭水,南限华山,为关中通向东方的重要道路),拦截秦始皇的使者,对他说:“今年祖龙死”(《史记·秦始皇本纪》),“祖龙”就是秦始皇,公然咒骂秦始皇今年就死,说明人民的愤怒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www.xing528.com)

人民群众各种形式的斗争,对秦王朝统治者的威胁很大,尽管秦始皇本人狂妄骄横、目空一切,也不能不对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感到担心。在统一后的十余年间,他先后五次巡行,几乎是马不停蹄地“亲巡天下,周览远方”。尽管各次都有不同目的,但五次巡行都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到各处耀武扬威,加强对各地的控制。据文献记载,秦始皇出行时随着他的有隆重的仪仗和庞大的车队:“大驾属车八十一乘,法驾半之。属车皆秔盖赤里,木(朱)轓,戈矛弩諹,尚书、御史所载。最后一车,悬豹尾,豹尾以前,比省中。”(《续汉书·舆服志》)这一套铺张排场的车驾仪仗,兼收东方各国统治者仪仗的特点:“秦灭九国(原文如此——笔者注),兼其车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也,尚书、御史乘之。”(《独断》)秦始皇以这样威风凛凛的气势巡行各地,其他的目的——如“游观”、封禅、巡视边防——有的还可以达到,唯有防范人民反抗的目的却达不到。而且就在秦始皇巡行的过程中,反抗秦朝政府的烈火愈烧愈旺,就连秦始皇本人,最后也在全国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前夕,死在巡行途中。

第一次巡行至陇西北地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统一中国的次年,秦始皇就开始远途巡游。这一次的方向是咸阳以西。当时从咸阳通向西方有两条大路:一条沿泾水河谷西行,一条沿渭水河谷而至洮河流域,再往西就是通向西域即后世所谓的“河西走廊”。秦始皇一行由咸阳出发,沿通向洮河河谷的大路,达到渭水发源地的陇西郡,又沿泾水至北地郡,直达泾水上游的鸡头山(甘肃平凉西),过回中(甘肃平凉北),然后返回咸阳。

秦始皇结束了在东方的战争后,次年就急急忙忙地到咸阳以西的地区“巡游”,其目的不仅是向当地臣民,而且也是向域外的各国炫耀武功。因为当时通过西域走向中亚的一条路,是中国与外国联系最密切的路线。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有人往来于这条道上(见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册),自秦穆公“称霸”西戎以后,“秦”的名声就从这条路上传至遥远的域外。不久,“秦”就成为域外民族对中国的称呼。成书于公元前4、5世纪的古波斯弗尔瓦丁神赞美诗就称中国为“赛尼”。古代希伯来人圣经旧约·以赛亚书》中有这样的词句:“看哪,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西方来,这些从希尼来。”上述文献提到的“赛尼”“希尼”就是“秦”的音译。有些《旧约》中译本就径将“希尼”译为“秦”。这一切表明:秦同遥远的西方域外诸国,从很早以前就互通声气,那些域外的诸国,正是把“秦”视为中国的。[70]秦始皇刚刚完成了统一大业,在边境上的战斗尚未结束的时候,就来到秦的西方,正是为了在西部边郡宣扬“国威”,再通过这里的迁徙不定的“戎”人,将秦朝的消息传向遥远的西方,通过这个方式,向全世界宣布:秦王朝在东方诞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