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督师成功镇压西北义军上百万回族民众参加反抗

督师成功镇压西北义军上百万回族民众参加反抗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陕西、甘肃起义的回族民众多达上百万,与西捻军互相配合。

督师成功镇压西北义军上百万回族民众参加反抗

二、督师西北镇压义军

左宗棠由于广东太平军已经平息,因而向朝廷上疏建议裁兵减饷,减少团练的费用,又认为海关开禁,不制造装备船舰器械就不能图谋自强,于是在马尾山下创建船厂,举荐起用沈葆桢主持船厂事务。但不久因为朝廷军队征讨西部边陲回族叛乱长时间不能够得胜,皇帝下诏令左宗棠转赴陕西、甘肃督军。十月,左宗棠挑选了自己部下的三千名精兵,向西进发,令刘典另外再招募三千人,相约在汉口会合,不过行至中途,因为西捻军张宗禹挺进到陕西,又命令刘典先入陕西剿贼。

陕西、甘肃起义的回族民众多达上百万,与西捻军互相配合。左宗棠行军到达武昌时,分析了陕、甘的局势和应对之策,他上奏章说:“臣下认为在东南作战用舟船方便,而在西北作战则应用战马为宜。捻军、回族的马队在平原驰骋,官兵用步军来抵挡他们,取胜的希望并不大。以马力而言,西域产的马不如北域产的马强健,捻军的战马多是北方产的,因此捻军的作战能力比回民更强悍。臣下的部队只有六千人,现打算购买口北的良马演习操练马队,兼造双轮炮车。从襄樊、邓县出紫荆关,直穿商州就可以到陕西。在陕西经营屯田,作长远的打算。所以未进兵陕西,一定先要清除紫荆关外的捻军,然后进兵甘肃,而要进兵甘肃,又一定先要清除陕西的捻军,然后驻兵兰州。如此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胜利就大有把握,粮饷运输的道路就会畅通无阻,部队行进就会没有遇到障碍。王子部队前进的快慢,就要视形势的发展而随机应变,我请求给我机动的权力,宽限一些时日,使得我能从容地谋划,以求得成功。”左宗棠战略计划受到朝廷的首肯,朝廷支持这一计划。

同治六年春,左宗棠带领一万二千士兵向西出发,他计划用炮车去制服捻军的马队,而以马队去对付捻军的步兵。捻军突然见到炮车,还没有开仗就狂奔而逃。当时陕西巡抚刘蓉已解任,而总督杨岳斌请求还乡的愿望也尤其急切。朝廷下诏让宁夏将军穆图善代理总督,左宗棠以钛差大臣的身份督办军务。兵分三路入关,此时左宗棠又奏请皖南镇总兵刘松山率老湘军九千人援助陕西,并将这些部队都隶属自己指挥。刘松山屡次打败捻军之后,又会合蜀军将领黄鼎、皖军将领郭宝昌,大败捻军于富平。当时捻军进攻三原,然后沿渭水北岸向东进军,回族义军则分出一部分人马向西进攻。左宗棠分析捻军比回军强大,应当先制服捻军。于是下令各路人马沿河安营扎寨,希望短时间内在泾水、洛水之间歼灭捻军。捻军乘官军尚未集结完毕,又折向西渡过泾水和渭水,准备攻打河南、湖南。过了一个多月,清军大举向前进逼。捻军不能再向南前进,便奔赴西北,左宗棠为防止捻军和回军会合的势头,并且又因为西北荒凉贫瘠,部队行军粮草接济不上,因此紧急扼守耀州,十月,捻军战败撤到宜川,不久会合回军攻打铜川。留守耀州的清军抵挡不住,刘典、高连升疾驰援助,大破围城捻军,左宗棠率各路清军拼命围剿捻军,各支部队将领虽然屡次打败捻军,但始终被回军牵扰,部队前进缓慢;在宜川的捻军大部队更是挥师奋进,进逼延长、绥德,直扑葭州,回军也从延安发兵攻陷绥德。左宗棠由于延长、绥德相继失陷,主动上书请罪,御台商议给予左宗棠革职处分。其时扶风、岐山、凤翔等地回民都纷纷响应捻军从南向北,分散一千多里,回军从西向东,也有一千多里。陕西地方清军有作战能力的不足五万,然而回民义军与清军一旦交战总是赢不了。刘松山等攻克绥德,回军败走米脂,左宗棠一面派刘厚基出兵陕西东北追逐四军,同时下令刘松山等沿黄河西岸挟制捻军,阻击西捻军支援东捻军,然而西捻军取小道翻山到壶口,乘河面结冰偷渡过黄河,威胁了京师,左宗棠奉接朝廷旨令,亲率五千人马赶赴支援,让刘典代替自己统督陕甘官军。

当年十二月,西捻军从垣曲进入河南,不足一月时间又逼近定州,周游散的骑兵进犯保定,北京因此戒严,朝廷下诏严厉斥责督兵大臣,从左宗棠、李鸿章到河南巡抚李鹤年、直隶总督官文,都均被革除职务。左宗棠到保定,刘松山等接连攻破捻军所占据的深县、祁州、饶阳、晋县等地。在这个时候,捻军在方圆数百里间来回奔波,先在直隶后又转战河南、山东,不久又渡运河,越吴桥,进犯天津,李鸿章提议四面包围以抵挡敌人。左宗棠提出相反意见,认为应当一边防守一边主动出击,运河西岸重点固守,东部就一定要有追击剿杀捻军的部队,这样才可以扼制捻军长驱直入的气势,同治皇帝同意左宗棠的建议,因此各地来护防京师的部队大规模集结,左宗棠率军驻扎吴桥,居中调度。捻军由于左宗棠、李鸿章的围剿计划,不得流动征战,只能在陵邑、济阳一带集结,左宗棠趁此机会,立即会合淮军、豫军接连打败抢军。捻军首领张禹最后跳河自杀,于是西捻平息。由于左宗棠打败捻军的功劳,清廷特命他入朝拜见皇上,对左宗棠大加褒赞,并且询问西部边陲部队还有多久能取胜班师,左宗棠回答要五年,后来果然如左宗棠所预见的那样。

同治七年十月,左宗棠率领部队回陕西,到达西安,其时陕西东北的义军董福祥聚众多达十余万人,在延安、绥德,而陕西西南的回军首领白彦虎等号称有二十万人马,盘踞在甘肃一带。刘松山率部赶到,击溃董部,董福祥投降。此时回军却更加四处出击,和在西南一带活动的白彦虎等合力进攻秦川,黄鼎率部击败了他们。左宗棠进军乾州,侦察士卒报告回军将把总部迁到金积堡,左宗棠便派兵追击他们,终于接连克复镇原、庆阳,回军死伤多三万人,收复后,左宗棠亲自督促回民的壮丁耕作,教会他们区田、代田等法,并且给那里的流民发放巨额钱币,让官军收留的饥民及投降的十七万兵士全部居住在那里,左宗棠于同治八年五月,挥师进军甘肃。(www.xing528.com)

同治十年七月,左宗棠亲率大军从平凉移到静宁驻扎。八月,到安定。此时另一支回民义军聚集在河州,再往西都是险峻之地。左宗棠命诸将分头出击,攻破平定了这些地方。其时回民首领马朵三已死,马占鳌看到官军步步深入,西宁的回军又已归顺朝廷,去路已断,无奈也投降了,河州遂平定下来。

同治十一年七月,左宗棠率部移驻兰州。徐占彪在此之前由于伊犁之变领军向西,不过这时因肃州发生骚乱而使行军受阻。原先回族另一首领马文禄先已投降,听说新疆战事紧急,左宗棠要率部进军西去,认为此时机会来了,便又占据城池发起反叛。徐占彪的部队在肃州以西被围困,只得据城死守,并且向西宁发出求援信息。这时原左宗棠平定的西回民白彦虎、禹得彦也在暗中响应马文禄,等到刘锦棠率军向西增援时,西宁地方的回民及陕西回民又纷纷倒戈,推举马本源为元帅。

西宁东北有湟水为阻,两山对峙,这就是古时称之为湟中的地方。回军占险要之地屯兵。然而左宗棠不等回军立稳脚跟立即派他所率的湘军精锐,携带大炮进攻,很快就把回军打得大败,遗弃的大批马骡辎重堆满了山谷。这时大通都司马寿又唆使向阳堡回民残杀汉民,背叛朝廷。同治十二年正月,刘锦棠进攻向阳堡,夺取城门而入,杀死马寿,接着攻破大通,又杀死马本源,于是黄河东、西众回军也纷纷向清军投降。

马文禄盘踞肃州,眼看左宗棠大军压境,知道形势不好,假装请求招抚,暗中却进一步招募城外回民入城协助防守,清军接连进攻都未能攻下。八月,左宗棠到前线视察部队,马文禄登上城头看见左宗棠的帅旗,感到沮丧。左宗棠命金顺、刘锦棠的部队大规模集结,并用大炮轰击,马文禄走投无路,出城投降,被处以磔刑,白彦虎逃跑到关外,肃州于是平定下来。同治皇帝下令褒奖左宗棠,任其为陕甘总督协办大学士,加封一等轻车都尉。左宗棠上章奏请在甘肃开科兴考场,设立学政。同治十三年,晋升左宗棠为东阁大学士,留在陕西总督的治所。

咸丰初年开始,天下大乱,先是广西而起的太平军,其次是抢军,再次是回军。左宗棠先后参加平定了他们,到此时陕西、甘肃全部安定;清政府感到左宗棠鞍马劳顿,劳苦功高,因而对他优渥恩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