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遥感技术应用:城市发展与规划中的生态资源挑战

遥感技术应用:城市发展与规划中的生态资源挑战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由于人口、资源、经济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压力,东莞市在生态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目前东莞市的主要环境问题大多数都是由于与城市其他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协调性造成的,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城市垃圾、水污染和城市沉降等。

遥感技术应用:城市发展与规划中的生态资源挑战

生态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体现了城市的品位和个性。近年来,东莞市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生态控制线的监测和巡查为进一步保护东莞市生态环境提供了很好的框架性基础。但由于人口、资源、经济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压力,东莞市在生态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生态资源内部协调性欠缺,与其他用地衔接性不够

从空间形态来讲,生态资源布局的核心是构建具有协调性的生态网络体系。从生态规律上考虑,生态资源内部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协调平衡性,如能源供应应该与其他设施的消耗相平衡,排水及污水处理能力应与给水相平衡,防灾安全与灾害程度相平衡等。但在实践上,生态资源大多在不同空间尺度、不同规划层面单独进行探索和试点,使各种生态资源被隔离开,没有形成带状、面状或者网状,而是形成了点状,加剧了生态资源布局的破碎化、岛屿化发展趋势,从而缺少彼此之间的协调和整合。如东莞市所建的公园、绿化广场、滨水地带、广场被建筑物包围,各绿色斑块之间缺乏联系,基本上没有绿色的生态廊道与外界相连。

生态资源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城市各种生态资源之间是彼此相关联,而不是孤立的。任一部分的缺失都会影响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事实上,许多基础设施与生态资源布局不能配套进行和协调发展,如缺乏环境考虑的高速公路网、自然植被被工程化的护堤和“美化”种植所代替等。

目前东莞市的主要环境问题大多数都是由于与城市其他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协调性造成的,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城市垃圾、水污染和城市沉降等。缺乏对整体环境的综合性规划设计,城市的生态建设显得相互不够协调,道路、建筑与绿地、灯光的整体性差,相互之间的联系性不够突出,植物的配置也不够协调,且显得杂乱,树型和树木高低的变化缺少章法,使得公共绿地景观的构成缺乏主题或是主题不突出,生态资源内容盲目单调,没有体现出东莞市的特色。

2.管理和实施面临困难,生态资源的管养滞后

东莞市生态资源建设与城市总体建设不协调。生态资源预留的面积比例很少,建筑用地的面积则很多,其周围基本没有树木绿化隔离带;街道绿化带也十分稀少也有些无法连接;大面积、大手笔、高品质、高投资的绿化景观很少。当前所拥有的生态资源面积远远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波特兰都市绿色空间规划》提出,城市保护的关键是在允许开发强度和保护自然生态资源这对看似矛盾的目标之间寻找平衡。影响这种平衡的要素有两个:一是城市增长的动力和控制建设的阻力;二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因为城市要保护的地区往往是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这些地区又往往是发展压力较大的地区,从而形成不同利益主体间的一种博弈。例如,东莞市原来狭小的街道理应趁城市改造之机拓宽,按照现代交通网络的要求进行改造;但事实却是不顾规划审批红线、控制性详细规划而随意侵占,缺乏足够的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www.xing528.com)

生态资源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环保、市容、林业国土等多个部门,容易造成多头管理和无序管理。主要表现在建设团队缺乏严格管理,工程招投标阶段的管理不规范,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队伍人员水平良莠不齐,建设单位内精通城市景区绿化的技术人员缺乏;有些施工单位甚至为追求高额利润,不惜胡乱压缩成本,而不是在设计图纸的要求和监管部门的监控下认真完成,导致工程质量低、单调重复的建设问题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很大程度损害了生态资源;后期“动态规划”过程中,建设主体与管理部门之间也经常出现管理上的模糊性,最终导致生态资源地位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很多项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随意侵占绿地和改变规划绿地性质的现象比较严重;城市绿化法制建设滞后,管理工作薄弱等。

此外,生态资源的养护及管理明显滞后。城市生态建设是“三分种,七分养”,定期地除草,修剪绿篱、树木以及对土壤进行养护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但目前存在着生态资源养护和管理水平跟不上生态绿化建设的要求。

3.公众生态理念和生态意识欠缺,参与力度不够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居民的绿化意识淡薄,只注重经济发展,而轻视能带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政府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广大群众不支持,生态资源建设及管护投入资金少,最终会导致生态资源的建设及管护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

东莞市的现有绿地及设施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城市用地面积小且分布不均,不能真正为居民提供便利,“见缝插绿”不能使城区绿化形成整体景观效果,生态资源发展受限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便利。此外,有些集体单位和开发商生态保护意识淡薄,在新建、改建工程中想方设法占用生态资源,尤其是旧城改造项目,占用生态资源的现象更为严重,这样的结果造成生态资源覆盖率低,达不到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

同时,城市生态绿化规划观念落后,忽略生态功能。建设城市生态绿化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科学的布局和规划设计。目前,东莞市生态绿化发展缓慢,火热的建设用地开发与极小的绿地率形成鲜明对比。东莞市居住区和工业区混杂,没有卫生隔离带,环境质量差。铁路、公路、水源地保护林带宽度不够,没有形成防风固沙的混交林。东莞市虽已编制了城市绿化规划,但还是抱着“草坪就是观赏的”传统观念,对绿化的认识仅停留在观赏阶段,而忽视了绿化的生态功能。由于缺乏长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导致城市生态绿化的发展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严重不协调,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和居民对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和游憩休闲等方面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