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发展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实践成果

城市发展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实践成果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采用时间交通成本分析东莞市的交通可达性,以镇区为单位计算每个镇区到其他各镇区的可达性数值,来反映各镇区相对通达关系。东莞市各时期交通可达度空间格局呈现同心圈层变化,由最优区域向周边辐射。随着交通道路网结构发展,东莞市各个镇区的交通可达度不断提高,其平均可达度水平为:75.98min→51.70min→33.57min,交通可达度的提高使得各个镇区的联系得到加强。

城市发展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实践成果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达性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公路、铁路和航空等综合交通网络的建设,对改善区域的可达性、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和协调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书采用时间交通成本分析东莞市的交通可达性,以镇区为单位计算每个镇区到其他各镇区的可达性数值,来反映各镇区相对通达关系。

可达度值根据网络最短路径公式来计算,即城镇中心到其他所有城镇中心最快运行时间的平均值,其值越小,通达性越好,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是城镇中心数量;Tij是从i城镇到j城镇的最少运行时间。

根据东莞市1988年、1999年及2009年干线公路的平均行车速度等统计资料,计算各年份镇区交通可达度(表8.7、图8.16)。东莞市各时期交通可达度空间格局呈现同心圈层变化,由最优区域向周边辐射。随着交通道路网结构发展,东莞市各个镇区的交通可达度不断提高,其平均可达度水平为:75.98min(1988)→51.70min(1999)→33.57min(2009),交通可达度的提高使得各个镇区的联系得到加强。

表8.7 东莞市各镇区可达度一览表 (单位:min)

(www.xing528.com)

续表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东莞市可达度空间格局可分为以主城区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和以常平、黄江为中心的东部地区两大部分。常平是新兴的铁路枢纽,处于京九铁路、广梅汕、广深三线的交会处,是就业劳动力的中心,设有客、货运口岸,铁路运输功能配套齐全,是一个地市级的枢纽大站。这个时期东莞交通以常平为中心展开。

图8.16 东莞市各年各镇区交通可达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广州的区位影响,东莞市交通路网结构不断完善,铁路交通对东莞市的影响有所减小,交通网络的重心逐渐向广州方向偏移,2009年基本形成以莞城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同心圈层,相对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交通可达度有明显的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