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紫阳县优秀传统家训注:婚姻观念品德为本

紫阳县优秀传统家训注:婚姻观念品德为本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抵今后诸孙议婚,只须求老实本分人家,不可论贫富。凡穷秀才,穷庄家[7],但有德行便是好人,可与为亲。削迹公门,交处良友,既可养德,又足远害。如云衢伯祖,为贵谿县丞[13],一清如水,而善政及于旁县。族叔起予,二十四为黄陂令,持身廉介[23],笃于爱民,民至今有奉祀之者。吾家百年之内,仕者惟此数公耳。[5]公门:旧称政府官署。典文书及仓狱,为县令之辅佐,历代所置略同。县丞在县里地位一般仅次于县令。

紫阳县优秀传统家训注:婚姻观念品德为本

大抵人家有德义[1]者可恃,有显耀者不可恃。目前,如元塘之钱,学堂之萧[2],皆恃家有显官,傲然为非而不顾,致不测之祸,岂非殷鉴[3]

今法度清明[4],吾家子弟宜依本分治生理,公门[5]不可干求[6],小民不可凌虐。

大抵今后诸孙议婚,只须求老实本分人家,不可论贫富。凡穷秀才,穷庄家[7],但有德行便是好人,可与为亲。惟衙司[8]中人则不可,他日渐染,来坏小儿子心术也。吾家先世祖父皆未尝有与衙司中人为婚姻者,盖亦是如此意也。

家乘[9]须谨藏之,遇亲戚及斯文友朋、明信[10]忠厚者可以一观,不可泛泛示人也,尤戒之不可借人,盖薄俗[11]可畏也。

尝怪诸侄学问不及其父兄,近闻其酒量皆过其父兄,乃知人各有所长也。

削迹公门,交处良友,既可养德,又足远害。不造公门,不管闲事,此为保身延福之本,切不可将自身作人情也。

凡人一家之亲,有先后轻重,有父母而后有兄弟,有兄弟而后有妻子,不可溺于妻子之爱、失父母兄弟之心,尤须用心力学,择交友,谨言语,为保身之计。

吾先世皆贫,然从来清白相传,不肯苟利,故出仕者皆有冰蘖[12]声。姑举百年内近事言之。待制公著在史传,不必言。如云衢伯祖,为贵谿县丞[13],一清如水,而善政及于旁县。为新喻州判,豪狷[14]敛迹,后以直道不容与当路[15],即谢病[16]不屈而去。退庵伯平生洁身如玉雪,不妄交一人,独与罗邓二先生厚善,世好杨罗邓。吾五六岁时与孟洁发蒙[17]读书与学中时,三先生皆为训导[18]。常(尝)记一日晚,煮毛豆一器,酒一壶,三先生同酌成欢。退庵伯曰:“吾三人皆将仕矣。如有一人不自重,贪取民一钱者,后不复可相见。”其后,三先生皆仕为达官[19],其卒也,皆无一钱可遗其家。司仓伯虽杂职,平生凛然节操,以古君子自处。渔灌伯两赞[20]剧司[21],为人坦坦平易,然终身未尝苟[22]毫发之利。族叔起予,二十四为黄陂令,持身廉介[23],笃于爱民,民至今有奉祀之者。吾家百年之内,仕者惟此数公耳。而其所行皆若此,后之人岂可不思继承之哉?凡人在立志,能养其志于贫贱之时而素定焉,则他日出而仕举而措之,必能不变所守矣。

孝事父母,兄爱弟敬,各尽其诚,一家和气克洽[24],自然有福矣。各处祖坟,时常拜扫,此是重事。

兄弟须相友爱和睦,凡事遵本分,存大体,莫落人后,为人笑詈[25]也。教子侄,务读书,以承世事,是切要事。

凡旧亲戚,须敦情好,不可疏绝。

大抵为人省事,是安乐第一法。守己须是清廉,处人须是谦和,结友须求辅德,临财须思合义。

处乡里须谦和,凡事忍耐,不可使气性,但凭道理,为上策也。

大抵持身为本,身正则所行正。择交为要,交善则所处善。

凡教子侄,须访求有德有学之人为师。择其资质颖悟者,教之以治经;次者教之读书讲解,习诗文杂学,必皆教之正心修身、事亲处人之道为本。

子侄有善行好学者,众共礼之重之,若有分外不律、不受训诫者,会诸兄弟数其罪而笞之,不可容恕。如又不悛[26],明告于官,请治以不孝之罪。

凡葬地已定则好,若或未定,则只于祖坟旁近,择高爽干燥、不生水蚁之处,即是好地。不必论富贵吉凶,大抵祖孙父子本同一气,死者安即生者安,自然之理也。富贵吉凶陋俗之论,大道理说不通也,更勿用僧道作斋醮[27]虚费[28]

每年都要依时去各处祖坟挂纸[29],不可一坟不到,不可惮远不行。

各房皆教子孙读书为儒者,然后可以撑持门户,不失祖业,此是第一件事,勉之勉之。

凡系宗族,务相亲睦。有患难相恤,有过失相规戒。凡是先世古亲,须相往来,不可冷淡。大抵凡事重义,不可重利。

第一件,常常点检自己身心,要在道理上。出一言,行一事,背了道理,便不得为君子。若出于一时失错,便猛思改过,终身痛以为戒方得。

大抵修身慎行,皆须自己着实下工夫,不可毫发放过,放过便非着实。今人无自着实工夫,只是修饰外面,要别人道好,而不知尽为有职者所窥,遂指为小人,此是立身根本。

闲暇勤读书,考古人嘉言善行,体而行之;常亲近正人,虚心以请益焉。然人之邪正未易辨识。大抵行止端庄,语言合道,言不及利,便可亲近。若好谗人谀人,议论不正,谄媚取容[30],言不遗利,此小人也,须远之远之。

【注释】

[1]德义:有道德,讲信用。

[2]元塘之钱,学堂之萧:无考,存疑。大概指钱家、萧家恃势为非之事。

[3]殷鉴:殷人灭夏,殷代的子孙应以夏代的覆亡作为鉴戒。语本《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后比喻为可供后人警惕借鉴的事。

[4]清明:天下太平,政治有法度。(www.xing528.com)

[5]公门:旧称政府官署。

[6]干求:求取。

[7]庄家:农家,农民

[8]衙司:旧时官署之称。

[9]家乘:家谱

[10]明信:贤明而诚实。

[11]薄俗:坏风气

[12]冰蘖(niè):喻寒苦而有操守。亦作“冰檗”。

[13]县丞:官名。始置于战国,为县令之佐官。秦汉相沿。典文书及仓狱,为县令之辅佐,历代所置略同。惟晋及南朝宋无。丞之官秩,汉为二百石至四百石,明清县丞为正八品官。县丞在县里地位一般仅次于县令。

[14]豪狷:豪爽耿直,洁身自好。

[15]当路:谓掌权者。

[16]谢病:托病自请辞职。

[17]发蒙:旧时指教儿童开始识字读书。

[18]训导:即儒学训导,学官名。明清府州县儒学的辅助教职,辅助教授、学正、教谕教诲生员。《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府,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教谕一人,训导二人。教授、学正、教谕,掌教诲所属生员,训导佐之。”《清史稿·职官志三》:“儒学:府教授、训导,州学正、训导,县教谕、训导,俱各一人。”

[19]达官:职位高的官吏。

[20]赞:辅佐;佐助。

[21]剧司:大官。

[22]苟:贪求。

[23]廉介:清廉正直。

[24]克洽:能够和睦相处。

[25]笑詈(lì):耻笑责骂。詈,辱骂。

[26]不悛(quān):不悔改。

[27]斋醮(jiào):僧人、道士设坛向神佛祈福。亦称斋醮科仪。

[28]虚费:白白地消耗。犹靡费。

[29]挂纸:扫墓的俗称,又叫“压纸”。

[30]取容:曲从讨好,取悦于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