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艺术史卷一:汉碑辉煌与熹平石经

中国艺术史卷一:汉碑辉煌与熹平石经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时期立碑之风盛行,大量碑刻书法体现了汉代隶书发展的繁荣、鼎盛。当然,《熹平石经》又是汉碑的楷模。汉隶的艺术高峰在这些碑刻中表露无遗。这些汉碑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流的隶书作品,最后由蔡邕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在汉朝灭亡的前夕做了最后集大成的总结。

中国艺术史卷一:汉碑辉煌与熹平石经

东汉时期立碑之风盛行,大量碑刻书法体现了汉代隶书发展的繁荣、鼎盛。这些碑刻的风格各不相同,有的粗犷,有的秀丽,有的宽博,有的疏宕,有的规整,有的率性,但无不体现了汉隶发展到相当成熟阶段所体现的高妙的艺术风格,因此汉碑被称为汉隶的楷模。当然,《熹平石经》又是汉碑的楷模。汉隶的艺术高峰在这些碑刻中表露无遗。清代书法家王澍曾说:“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意思就是,隶书在汉代发展到了极致,每块汉碑都有自己的高妙之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

汉代碑刻流传下来的不少,虽然有些原石已经不存在了,但也有拓片可以供后人观摩学习。从这些碑刻的时代来看,东汉初期还比较少,书法风格也比较粗放,与西汉时期篆书向隶书的过渡时期的隶书风格比较接近。而汉隶书风真正达到成熟阶段正是蔡邕所处的桓灵二帝时期,现存的汉碑精彩之作大多出于这个时期,比如汉桓帝建和年间的《石门颂》、永兴元年的《乙瑛碑》、永寿二年的《礼器碑》、延禧年间的《孔庙碑》《鲜于璜碑》《西岳华山庙碑》、汉灵帝建宁年间的《衡方碑》《史晨碑》《西狭颂》、熹平年间的《韩仁铭》《尹庙碑》、中平年间的《曹全碑》《张迁碑》……这些汉碑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流的隶书作品,最后由蔡邕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在汉朝灭亡的前夕做了最后集大成的总结。

这些汉碑与《熹平石经》(图5.8)的中正平和不同,它们风格各异,比如《乙瑛碑》(图5.9)雄浑质朴,《礼器碑》(图5.10)、《史晨碑》端庄大气,《鲜于璜碑》、《张迁碑》(图5.11)宽厚规整,《曹全碑》(图5.12)柔美细腻。大家可以参照图片感受一下。

图5.8 《熹平石经》拓片

图5.9《乙瑛碑》拓片

(www.xing528.com)

图5.10《礼器碑》拓片

图5.11《张迁碑》拓片

图5.12《曹全碑》拓片

如果说小篆就像秦朝一样短命,那隶书就像汉朝一样长久,而且更加光芒万丈!人们都为“隶变”带来的革新成果欢欣鼓舞,他们沿着这条大道不断探索,写出了《张迁碑》,写出了《乙瑛碑》,写出了《曹全碑》,写出了《史晨碑》,写出了《礼器碑》……这些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流的隶书作品,最后由蔡邕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在汉朝灭亡的前夕做了最后集大成的总结。在大汉一朝再也没有一种字体能跟隶书争锋,要想真正撬动隶书的霸主地位,那得等到三国钟繇的楷书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