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艺术史第一卷:绘画文学化时期的发展与典范

中国艺术史第一卷:绘画文学化时期的发展与典范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唐末五代十国开始,中国绘画性质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它由来自底层工匠的“俗文化”彻底变成了文人士大夫专享的一种“雅文化”。说明整个社会还没有对绘画是一种高雅文化达成共识。绘画文学化时期绘画最典型的形式就是山水画。从隋唐到两宋时期是古典山水画发展的最高峰,技法已经完全成熟。隋唐时期有王维、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等,五代时期有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

中国艺术史第一卷:绘画文学化时期的发展与典范

从唐末五代十国开始,中国绘画性质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它由来自底层工匠的“俗文化”彻底变成了文人士大夫专享的一种“雅文化”。从南北朝的戴逵、顾恺之开始,中国最重要的画家多数都来自文人士大夫阶层,但是绘画毕竟只是少数文人的个别兴趣,这些大画家不会因为自己出类拔萃的绘画技能感到荣耀,有时候甚至还深以为耻。比如唐朝大画家阎立本有一次给皇帝画画之后,就告诫子孙千万别学这玩意,丢不起这人。说明整个社会还没有对绘画是一种高雅文化达成共识。但是这种情况从五代十国开始就彻底改变了,绘画在文人的努力下,身价开始扶摇直上,实现了与诗、词、歌、赋、书法艺术形式的并驾齐驱,成了上至皇帝下到普通文人的普遍追求。从此以后,多数朝代都设有画院,因为画画好而做官甚至飞黄腾达的事例也层出不穷。

绘画文学化时期绘画最典型的形式就是山水画。山水画是中国绘画最重要的一科,以前那些人物或者宗教绘画总体上还是有实用功能性的,比如毛延寿画美人就是为了给皇帝挑选妃子用的,曹不兴画佛像就是让人们膜拜的。但是山水画完全不同,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画最主要的是满足艺术审美的需要,它使画者开始对自己内心有了感受和关注,这跟魏晋时期道家思想得到全社会追捧有着重大关系。因为老庄思想对山水田园生活的青睐,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因此出现了陶渊明竹林七贤、戴奎、宗炳这样的一批人。他们对功名利禄丝毫没有兴趣,热衷于人与自然的亲和,应该说道家哲学思想是中国山水画的根本,从此山水林泉和长林丰草成了中国画家最主要的一个题材。虽然像顾恺之、曹仲达、吴道子他们这些人物画家,以及后来五代和宋朝的徐熙和黄筌等等一大批花鸟画家,也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是整体上看,这些完全都被山水画家盖过了风头。

隋唐到两宋时期是古典山水画发展的最高峰,技法已经完全成熟。隋唐时期有王维、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等,五代时期有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山水画开始采用披麻皴的技法,真正的山水画时代就到来了。

到了北宋时期,李成、范宽米芾、郭熙,每个人都是一座座后人不可企及的高峰。

南宋以后这种高山大川的气象开始受到冷落,画家们开始从一个相对局部的空间感受生活的美好,所以才会有“马一角”“夏半边”这样的绘画风格,出现马远、夏圭、李唐、刘松年等画家。

元代以后,一个真正的文人画的时代开始了,技法再也不是最主要的追求,作品的意境和画家的内心表达被当成审美的最高境界。赵孟頫还有一些相对写实的作品,元四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开始彻底强调笔墨的意境。黄公望一幅《富春山居图》都被烧成两截了,现在仍然是顶级国宝。倪瓒那就更不得了了,文人画到倪瓒这里几乎达到了最高峰。

明朝我们都熟悉了: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董其昌,他们在继承宋元的基础上开创了一些新局面。除了山水画,当时徐渭创作的泼墨写意画独树一帜。我觉得徐渭可以看作东方的凡·高,或者说凡·高是西方的徐渭。

清朝有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这四王都受到董其昌的影响,后来又有吴历、八大山人、石涛等。

近代就有一大批画家了: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吴湖帆刘海粟、谢稚柳、张大千、陈少梅(作品见图2.8) …你听见的可能只是一串名字,也没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就是这些人在我们绘画史上创造了万千气象。

图2.8 陈少梅山水画(www.xing528.com)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的基本脉络(图2.9)。

图2.9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脉络图

唐代以后绘画由来自底层工匠的“俗文化”彻底变成了文人士大夫专享的一种“雅文化”,绘画在文人的努力下,终于实现了与诗、词、歌、赋、书法等艺术形式的并驾齐驱,彻底脱离了实用主义桎梏,成为文人士大夫对人生境界和精神价值的一种追求。

绘画文学化时期绘画最典型的形式就是山水画。山水林泉和茂树丰草成了中国画家最主要的一个题材。

延伸阅读

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审美等级的问题。

我一直说所有人都可以理解低等级的审美,比如红花绿叶看着好看,这样的审美是不需要训练的,每个人都可以天生获得。就像所有人都有低级的趣味,但是只有一部分人才有高级的趣味。你要想获得高等级的审美,必须通过训练才能得到。所谓训练就是多看、多练,这样你的美学修养自然就会提升。

比如你现在觉得那大红的牡丹美,没关系,继续多看,等你看得足够多,总能慢慢理解更好、更美的东西。等你能够欣赏那些被历史认可的好的东西,再回头看那些牡丹,自然会有另一番感受。这就是书画的乐趣,伴随我们阅历、学养的增加,我们的认识高度、欣赏水平也会不断地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