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董其昌:中国近代书画第一人的故事

董其昌:中国近代书画第一人的故事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被誉为“中国近代书画第一人”的董其昌中国书画名家董其昌是闵行区马桥人。说来最为有趣的一件事是:书画家董其昌曾因写字太差遭嫌弃。在2016年举办的“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期间,上海博物馆特意配套展出了由吴湖帆外公收藏的董其昌名作《烟江叠嶂图卷》,引发了不小的关注。此时,京官和书画家的双重身份,使董其昌名声大噪。明朝历史上长达十余年的“国本之争”期间,董其昌归隐故乡。

董其昌:中国近代书画第一人的故事

被誉为“中国近代书画第一人”的董其昌

中国书画名家董其昌是闵行区马桥人。董其昌擅长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其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2012年10月,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中,董其昌作品最大亮点当属古代书画部分。其中,他的《仿黄公望富春大岭图》经过数轮竞价,以6267.5万元成交,创下董其昌作品成交的新纪录。

说来最为有趣的一件事是:书画家董其昌曾因写字太差遭嫌弃。

“看不懂董其昌,就不算真正看懂中国画。”后来的八大山人金陵画派,乃至近代的吴湖帆等书画名家,无不受董其昌的启发。一直到近现代,中国书画都笼罩着董其昌的影子。

在2016年举办的“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期间,上海博物馆特意配套展出了由吴湖帆外公收藏的董其昌名作《烟江叠嶂图卷》,引发了不小的关注。上海博物馆书画部副主任凌利中讲解了“今天我们如何看懂董其昌”。

无独有偶,2016年年初,台北故宫举办了“妙合神离——董其昌书画特展”,吸引了大批观众。

2016年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董其昌书画欣赏知识讲座上,听众频频举起相机,拍下大屏幕上的画作,其中还不乏非常专业的董其昌迷。主讲人凌利中坦言,没想到董其昌话题会吸引这么多观众。

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上海博物馆工作以来,凌利中从董其昌的爱好者,逐渐成为董其昌作品的研究者。这十几年来,他赏过真品,也见识过许多“滥董”。董其昌在世时,其书画作品已是人人争而宝之,赝品也层出不穷,“滥董”鱼目混珠的程度,有时候连专家也容易看走眼,因此发出了“赝书满天下”“赝本极多,几于鱼目混珠矣”的感叹。

上海博物馆藏《烟江叠嶂图》(局部)

万历十七年,董其昌考中进士,供职于翰林院。此时,京官和书画家的双重身份,使董其昌名声大噪。然而,董其昌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为官一共48年,期间断断续续归隐了27年。

明朝历史上长达十余年的“国本之争”期间,董其昌归隐故乡。光宗即位后,他任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后又任南京礼部尚书,在任一年,又退隐了。(www.xing528.com)

崇祯五年,77岁的董其昌再次为官,几年后,由于党争不断,他再度归隐。

有关董其昌“亦官亦隐”的评价众说纷纭,但就其书画创作来说,在归隐的几十年里,他博览了古今众多名家的作品。

在家乡,董其昌筑有“来仲楼”“宝鼎斋”“戏鸿堂”“画禅室”等画室。他搜集王羲之王献之、谢安、桓温、赵估和米芾等诸名家法书,可谓博采众长,这对其个人风格的形成与转变产生了很大影响。所谓“集其大成,而自出机轴”,便是董其昌书画作品的最大特点。

董其昌临颜真卿多宝塔碑

《秋兴八景图册》之三

《仿古山水图册》之一

董其昌提倡“以书入画”,用笔墨来表达意境。他提出了著名的笔墨论:“以蹊径之奇怪论,笔墨绝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蹊径绝不如画。”60岁后,董其昌的作品进入了真正的成熟期,最著名的就是《秋兴八景图册》。“你看他那时所画的山水,看不出是哪里的山哪里的水,画中没有地理特征,那是他心中的山水。”凌利中说。

董其昌对中国书画史的影响十分深远,他的作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唐宋画的模仿,到认真思考、梳理和反思,此后又开启了元明清文人画的新篇章。他进一步使文人画实现了绘画性与文化性的高度统一。

“沉着遒劲、圆转自如”,就是指笔下的线条坚韧而富有弹性。“不燥不淫、腴润如玉”,就是指用墨用色要呈现出一种半透明感,层次分明。“起伏有序、纵横如一”,就是指复杂的结构和笔墨关系最终要和谐统一,使表现的物象自内沁透出一种鲜活的生机。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其主流和最高境界是含蓄之中复归于一种平和的自然状态,而董其昌的画体现的就是这种状态与境界。

《仿古山水图册》之二

《婉娈草堂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