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千年龙眼井,荆坪古村的民居民俗

千年龙眼井,荆坪古村的民居民俗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荆坪古村留存千年的古井,相传就是一口龙眼井——在一世祖贞周公葬村鱼形图上,整个荆坪以靠近水河的七棵古树为首,以古驿道为主体,恰似一条跃入水河中的巨龙,而古井刚好在龙眼的位置。图5-1荆坪古井最里面的一层,用石块砌成。荆坪本来有两口古井,一口现在还在,另外一口已经不见了。但由于有人死在这井里面,当地人认为这口井已经不吉利了,水也不能喝了,就商量着把这口龙眼井给填了,因此荆坪古村的龙眼井就只有一口了。

千年龙眼井,荆坪古村的民居民俗

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中,每一口井都通往龙宫,因此每口井的井神都是主水的龙王。在荆坪古村留存千年的古井(图5-1),相传就是一口龙眼井——在一世祖贞周公葬村鱼形图上,整个荆坪以靠近水河的七棵古树为首,以古驿道为主体,恰似一条跃入水河中的巨龙,而古井刚好在龙眼的位置。

图5-1 荆坪古井

最里面的一层,用石块砌成。石块砌成以后,再用三合土把它稳固。三合土厚度为五寸,之后用一层石块砌筑,石块砌成以后又加一层三合土,最外层又用石块砌筑。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井的内壁全部由石块砌成,这个石块砌的层数可能上百,故而,这口千年古井也叫“千层砌”。其实可能没有千层,但是这里把它夸大成千层。堆砌的岩层井深有19.5米,开口呈圆形。圆形里面有五个圈,里面三层用石块砌成,外面两层用三合土砌成。这样一来水井形成一个严密的包围圈,外面的水是无法渗透到井里去的。井口,也即水井的顶端,用青石板和花岗岩铺垫,用三合土砌合而成。这样,上面的表层水也不会渗到下面去。井口外面的花岗岩周边可看到密密麻麻的勒痕,这是多年来用井绳提水留下的痕迹。据当地老百姓说,这个井绳不是麻绳,是用棕树的棕叶纺成线,然后用几股线绞在一起,就成为棕绳。四股棕绳绞在一起,就变成井绳。人们在这个井里面提水的时候,就把水桶的梁用井绳打个结,把水桶沉到水里去,一甩一摇,就把水盛满,用力拉起来,就可以挑水回家了。(www.xing528.com)

你到这水井边,会看到花岗岩的井口有很多裂痕。这些裂痕说来也巧——刚好是三十六道半,这就象征着千年古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关于这口井的裂痕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明朝有一个李姓考生进京赶考路过这里,感到口渴走到这口井旁边,向正在古井打水的人讨一口水喝。打水人就说:“你这后生家,如果你能够数清这个井口有多少勒痕,那考试必中。”这个李姓后生就认认真真看着井口的绳痕,他数出了37道。打水的人就恭喜他必定高中:“你高中以后回来再喝这个水,保证你仕途顺利,衣锦还乡。”这个李姓后生也不负打水人的厚望,进京赶考获得了进士,取得功名。回来以后路过此处,特地在千年古井这个地方鸣炮以示谢意。

荆坪本来有两口古井,一口现在还在,另外一口已经不见了。据说聚落里已经消失的那口井叫龙眼井,是清乾隆时期潘士权组织修建的。潘士权在京时为钦天监博士,掌管宫廷风水,在易学卦爻、堪舆地理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潘士权找到龙眼的风水宝地后,将井建在八卦古巷的巷口,从而打通了荆坪的风水龙脉。但好景不长,不久就被废弃了。这里有一个故事。不知道是哪一年,一个天黑的夜晚,一位眼睛不好的老人从古驿道进入该聚落去乞讨。由于天黑,老人视力又不好,他没有注意到这口龙眼井,也许是路滑,一跟头就裁进了井里面,淹死在这口龙眼井里。第二天早晨,有人去打水,发现这井里浮着一个东西,大家也不知道是什么。有人下去看,这一看就吓了一跳,这浮着的东西是一具尸体,后来人们就将这老人的尸体给打捞上来。但由于有人死在这井里面,当地人认为这口井已经不吉利了,水也不能喝了,就商量着把这口龙眼井给填了,因此荆坪古村的龙眼井就只有一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