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坪潘氏祠堂建筑-民居民俗现象

荆坪潘氏祠堂建筑-民居民俗现象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图3-1所示,从平面布置看,潘氏宗祠采取建立中轴线,两边对称的建筑格局,这充分显示出父子、君臣伦理教化的特征。其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制,把“四水归堂”的文化概念融入祠堂的二进间、三进间建筑模式中。祠堂的每一个建筑样式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这表示潘家是姬昌的子孙后代。

荆坪潘氏祠堂建筑-民居民俗现象

祠堂建筑,一般强调伦理道德、儒家耕读、亲仁孝悌、科举功名、人丁兴旺之理念,其形制、雕刻、绘画内容大多以此为主题。如图3-1所示,从平面布置看,潘氏宗祠采取建立中轴线,两边对称的建筑格局,这充分显示出父子、君臣伦理教化的特征。其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制,把“四水归堂”的文化概念融入祠堂的二进间、三进间建筑模式中。祠堂的每一个建筑样式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

图3-1 潘氏祠

五级台阶。祠堂门前的台阶,有的是五级,有的是十一级。五级台阶分别代表建、和、贵、发和登。“建”是建功立业,“和”是天地和谐,“贵”为门庭富贵,“发”为四季大发,最后的“登”为五子登科、加官晋爵。当然,有的祠堂前会有十一级台阶,这十一级就补充了顺、圆、科场、至尊、美、出头六大内容。不论是五级还是十一级,其台阶的含义都代表了对家族的美好祝愿,希望家族成员通过第一步的“建功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再不断努力,最后“光宗耀祖”,从而昂首阔步走进祠堂。

廊坊。祠堂的廊坊也称走廊。抬头往上看,就是潘氏祠的牌坊,牌坊也是按照风水学的八卦九宫式样建造。风水学认为,只有合乎八卦九宫才镇得住宝地,才能镇住宗祠的所有官煞及其他煞气。正端门有多宽,门槛石就有多宽——三尺一寸八(1尺=10寸=米,1寸=米,全书同)。进门前要鞠躬。进入祠堂后的第二道门与牌坊之间有五尺。第二道门为顶门,它是半圆形的,表示“天圆地方”。头上三尺高处有神灵,以宗族最高的人为衡量标准。顶门与戏台紧紧相连。

端门。祠堂牌坊的门称为端门,也叫正端门。祠堂的端门,偏梁上面有双龙抢宝图案,该图案下面是双凤朝阳图案,再下来就是“潘氏祠”三字题额,下面就是四字题词“嗣徽越府”。嗣徽越府上有浮雕八洞神仙,八洞神仙表达的意思是门星在嗣徽越府之中。由此可以看出“潘氏祠”这三个字就属于门楼牌匾,并以此为中轴线分左、右两边,左、右两边各有四幅相对应的画,以此对应八卦九宫中的八卦。它的两边有一副对联:“乾坤北合花间鸟语人丁旺,日月东升水绕山环气势雄。”牌坊上的每一幅画为一卦,八卦分别为乾卦、坤卦、巽卦、兑卦、艮卦、震卦、离卦、坎卦。

八卦归于宫,在中间有四幅画代表九宫。从下往上看,最下面为八洞神仙,表示后代要各显神通,要忠、孝、义、贤、仁。九宫的宫中为四字“嗣徽越府”,这是希望子孙后代要超越前人。牌坊上有一对盘龙,为青灰色。若做成金色的盘龙,在古代是犯忌的,古人认为这会招来灭族之灾。左边为宝塔山,右边为金顶山,这是皇帝祭天的地方,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姓安居乐业。最下边的两幅画为麒麟,麒麟为瑞兽,送子、福、禄、寿。在上面靠近瓦片的地方为双凤朝阳,代表各个地方的子孙归心似箭。最上面为双龙抢宝,要子孙后代学习龙的精神。

除此之外,在祠堂前面的两侧还绘有四幅展现潘氏历史或开拓精神的图画。

其一是《姜子牙钓鱼图》。这表示潘家是姬昌的子孙后代。潘氏族谱记载:荆坪潘氏是姬昌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的儿子季孙的后代,季孙是姬昌的孙子。文王得天下后,分封子孙后代管理各个地方,就此季孙管理河南省荥阳市高山村那一带,也叫作潘国。故此季孙改姓潘,以地各为姓氏。此画讲述了潘氏起源史。

其二是《三英战吕布图》。吕布作为汉末名将武艺高超,若论单打独斗,刘、关、张都不是他的对手;但是三个人一起作战,就可打败吕布。这幅画代表了团结一致的精神,同时也是潘家前人对后人的告诫:潘家后人需团结一致,这样方可使潘氏家族流芳百世。

其三是《张飞夜战马超图》。张飞与马超大战一百回合而不分胜败,此时夜色已深,属下劝张飞回关明日再战。但是张飞却不愿就此放弃,夜晚点火再战马超,最终张飞取得胜利。这幅画要表达的是坚持不懈、奋斗不屈的精神,这也是对潘氏后人的期盼。

其四是《包拯龙袍图》。这幅图是告诉潘氏后人要讲孝道,无论你是天子还是平民,都要孝顺父母、祖先,这是为人之本。

以上四幅图,也称乾卦图,位于祠堂的左边。以下四幅图位于祠堂的右边,为坤卦图。

其一是《黄鹤楼图》。此为兵分天下三国归一,这也就是表明潘氏先人希望潘氏后人团结一致,切不可搞分裂。

其二是《潘美点将图》。潘美[3]宋朝的开国大将,战功赫赫。为了纪念美公的英勇,设计者截取潘美点将这一细节创作了这一幅画。

其三是《岳母刻字图》。岳母刻“精忠报国”四字,表明潘氏先人希望潘氏后人忠心,忠于国家、忠于家族。

其四是《孟宗为母哭竹图》。据传孟宗的母亲病重,在寒冬时节特别想吃竹笋,因此孟宗就去竹林求笋。因为冬天冰天雪地没有竹笋,孟宗就跪地求笋。因其诚意感动上天,竹林地面裂开,冒出竹笋。孟宗大喜,便赶快拿起锄头来挖笋给母亲吃。这个故事告诉潘氏后人,要以孝当先,用孝来感恩长辈。这也是孝道文化。

牌坊上的这八幅画,其雕刻栩栩如生,象征着八卦。表示万变不离其宗,八卦最终要归于中宫。中宫即九宫,九宫必须满贯,按照十进制的原则,十个为满贯。嗣徽越府上面的十位人物画就代表了九宫,这上面雕塑的“八仙过海”比喻人丁兴旺、财通四海之意。嗣徽越府中的“嗣”代表子孙,“徽”为官员,“越”是超越的意思,“府”指潘家,因此“嗣徽越府”反映了荆坪潘氏希望后代可以超过前辈,代代为官,这是他们美好的愿望,也体现出家族“忠、孝、义、勇”的家国情怀。

祠堂前的端门石长三尺一寸八,这和当地的“三山四水一分田”有关。田为土,可生万物,说明这是个有灵性的地方。外人到访时,首先需站在端门石前鞠三躬,之后在右边门处敲一下,之后族长就会出来迎接,方可进入祠堂。过了端门,紧接着就来到顶门,顶门呈现半圆形,表示天圆地方。现在还有一个说法——“头顶三尺有神灵”。(www.xing528.com)

通过顶门,穿过戏台,就进入祠堂的大天井。顶门之所以与戏台紧紧相连,是因为在戏台上可以有百味人生,花样角色。古人认为,头顶三尺是青天,青天上面有神仙。神仙只是人们信仰中的一个虚构物,现实生活中是没法见到的,因此只有在戏台上才会有人物扮演的神仙,也是一种喻义,赋予它一个实体。

戏台:戏台由直立的四根柱子搭建而成,在戏台的前、左、右侧无墙面,方便观众看戏。支撑整个戏台台面的是十二根并排而立的柱子。在族长的解释中,十二根柱子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当然有的戏台做十三根,因为还存在闰一个月的情况。从戏台的整体布局来看,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表演者表演的地方;后台则是表演者休息的地方,同时又分为左、右两厢房,即从后台通往前台必须经过左、右两道八字形的圆形木拱门

戏台上有五扇门,一扇大门四扇小门。这五扇门代表戏剧的五个角色——生、旦、净、末、丑。演员在大门外演戏,其他的人就可在小门内休息,所以这四扇门又叫休息门。“出将入相”,将从右边出,相从左边入。而戏台却是恰恰相反的——演员入台唱戏是右进左出的,这就表明戏台上的一切是虚的而不是实的。戏台顶部设计成荷花状,它同样也是代表虚无缥缈,意味着舞台上所演的都是虚无缥缈的,不是真人真事。潘氏祠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农历五月初八被洪水冲毁,戏台也在此次大水中被摧毁,现存戏台是后来修缮的。

戏台上有一副对联,上联:勤者有功问君为何才坐;下联:戏原无益看你怎样下台。这副对联告诉大家,可以品味戏台上人生的精华、糟粕、顶峰、平淡或黑暗,这里要什么有什么,神仙、皇帝等都会在舞台上演出,舞台上面包罗万象。而“勤者有功问君为何才坐”,这是对下面的观众来说的。过去进入祠堂是有讲究的,有等级区分的,不是你想进来看戏就可以进来的。

通过这个戏台走进天井,映入眼帘的就是三级台阶,寓意着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台阶也叫“状元阶梯”或者“三元阶梯”。过去科举考试,由乡试到殿试,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最后到殿试,第一名则是状元。若某人从乡试到殿试均是第一名,就可以称为“三元及第”。因此,这里的三元阶梯或状元阶梯的名称,寓意着潘氏族人连中三元的愿望。

玉带路:整个玉带路以南方地区特有的大青石为原料来铺设。这条路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中间一米左右(两尺九分八),一直延伸到祠堂内部,看起来像玉带一样。过去这是达官贵人所走的路;同时这也是男女分界线——看戏的时候男左女右,左边是男人坐的地方,右边是女人坐的地方。玉带路只能是男人所走的地方,其两侧就是达官贵人的亲属以及部下所走的路。族长介绍,走上玉带路就是走上人生的大路,这能证明你的身份和地位。

在玉带路的两侧是厢房,整个厢房分上、下两层,下层的两侧分别设有四个小的厢房,是达官贵人看戏时所居住的地方;上层也是看戏的地方,当然没有像下层一样设立独立的小房间,而是连通成整体。厢房按照看戏时男左女右的规定,左手为大,男人就居住左边,并且以左边最后一间房为大,并依次按从大到小、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大贵人、大官员,按地位顺序排列。右边的厢房则是达官贵人夫人及亲戚住宿的地方。而这些达官贵人的女婢和丫鬟,则由当地宗祠的族长带回家居住。这样的安排也证明了在古代的封建社会,等级观念强,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家族社会,可以说是一个男性主权的社会,这种社会,是在男权的基础之上建构的。

五服台阶:五服台阶就是“熟”与“生”的交接处,也是上堂和下堂的交接处。五服台阶的每一级都有特殊的寓意,依次代表生、老、病、死、苦。五服台阶之后便是功德堂,堂内挂的是象征着荣耀和功勋的牌匾。其中最为瞩目的便是“洪范九畴”。该牌匾居首位,是清乾隆皇帝赐予太常寺博士潘士权[4]的。这是其族内最为贵重的一块牌匾,其他则是后人按功德大小进行排位。[5]

穿过天井,走过五服台阶,就进入祠堂的会客厅,这里有许多金匾楼联,最中间一块金匾为“洪范九畴”。“洪范九畴”指是一本关于易学的著作,潘士权为此书续写补注,为《洪范补注》,收入《四库全书》存目。金匾两边是赞颂潘士权的楹联:“十载寒窗多才博学师龙子,一枝神笔重业轻官著范畴。”其中一副对联——“平南扫北元帅武功开宋史,护驾安邦太师文德誉神州”是写给宋朝开国大将潘美的

宗祠按照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的方式来构建。会客厅是族里长老们商讨、议事的地方,大厅共有十八根柱子,最外面的为面柱,周围有十二根卫柱,两边最高的为金柱,两根最大的柱子为顶天柱。前厅与后厅隔断的地方称为活动壁,由六扇活页门组成。除了中间的六扇,两旁各有六扇,加起来一共十八扇。先民认为“十八”也喻意今人和去世的祖先隔着十八重天。

中间的六扇活页门只有在重要的日子才会打开:迎接天子,冬至节祭祖,惩治族人。例如,族内出现兄弟相残、不遵孝道、乱伦等事情时,就会打开十八扇大门。可以说祠堂也是处理宗族事务的地方。

进入祠堂的门槛是很高的,之所以设计得很高,是因为旧俗中门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家族地位高低的标准,因此门槛越高越有面子。能够迈进祠堂高门槛的人也都是有身份的长辈和贵客,同样得遵从“男左女右”的原则:跨过门槛的时候,男的先迈出左脚,女的先迈出右脚。这也体现了古时“男尊女卑”的旧思想。

进入祠堂最里面有一个小天井,其左边以前是厢秘。过去厢秘也就是一个密闭的小房间,封得严严实实的,厢秘里面放的是族谱和潘家过往历史的秘籍,故叫作“厢秘”。厢秘里面还挂有“忠孝廉洁”四个字的牌匾。

进入十八重天以后就要与天相连,天有四方,因此天井呈正方形,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十八重天与天相通,吸取天地之精华,站在天井中间,可取天地之精华。根据“天有四方,地有八角”的原则,地面八角又有阴角阳角之分,两角中间以水沟分开,此为阴阳之分。

天井中的水不能流出去,只能积,所以上面的水落下来之后都积在下面的沟内。水沟有积水的功能;但是积水又不可从表面溢出去,所以需要采取特殊的设计来藏水,以供循环,此为“藏风聚气”,所以说天井地面的设计内有乾坤。正如《黄帝宅经》[6]中所说:“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无能悟斯道也。”所以说“藏风聚气”对于祠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祠堂的最末端就是供奉潘氏祖先牌位的地方,殿中共有三座神龛,神龛中供奉的分别是宋熙宁七年(1074年)由鲁迁黔的始祖、光禄大夫、一世潘贞周及其妻子姜氏和舒氏,二世潘士端及其妻子江氏,三世潘宗晴及其妻子李氏。贞周的牌位居于中间,士端及宗晴的牌位分别在贞周的右左位置。

潘氏三座神龛供奉的是潘氏前十五世祖先,唯独第三座神龛下留有一排位置,这也是希望潘氏家族有更多“光宗耀祖”的后人能够被供奉在神龛上,下面的位置就是为这些人而留。在所有牌位中,有一位最为特殊,即中间的潘氏二十六世潘士权。

最后一点要说明的就是,在后殿的三合土地面上除了有麒麟图案,在正中间的位置还有一处用瓷片贴制的龙凤“福”形图案,四周被四只蝙蝠包围着,蝙蝠喻意“福”,合在一起就为“五福临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