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阳吕氏源自龙眼村-走进龙眼村

南阳吕氏源自龙眼村-走进龙眼村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顺德龙眼吕氏族谱》介绍,龙眼吕氏源自河南南阳,为宋代大学者吕祖谦后人。宋元符己卯年,吕锦文随父南渡,居南雄凌江沙水村。后为官广州,见此地草木丰美,定居城西驷马巷,其孙吕光尧娶南海罗村西隆村黄姓女子。据一直关注石涌吕氏历史的吕东红先生研究,他们这支吕氏确是来自龙眼锦峰公。

南阳吕氏源自龙眼村-走进龙眼村

据《顺德龙眼吕氏族谱》介绍,龙眼吕氏源自河南南阳,为宋代大学者吕祖谦(1137—1181年)后人。吕锦文字惟通,号仲兴,为南迁始祖。南迁龙眼始祖为吕遗,字壬卿,号鉴湖公,其父希绩为福建漕运使,是吕惟通第九世孙。

宋元符己卯年(1099年),吕锦文随父南渡,居南雄凌江沙水村。后为官广州,见此地草木丰美,定居城西驷马巷,其孙吕光尧娶南海罗村西隆村黄姓女子。“至女家就婚,因居西隆。”历五代至鉴湖公,由南海西隆迁往顺德龙眼乡,配龙眼梁氏,生二子,长子仕福,字文祯,号云峰。次子仕华,字文祥,号锦峰。后锦峰分居石涌,“伯仲之间居甚近,谊甚笃焉。”可见石涌吕氏为龙眼分支。据一直关注石涌吕氏历史的吕东红先生研究,他们这支吕氏确是来自龙眼锦峰公。

族谱记载,鉴湖公生于元延佑丙辰(1316年)三月,卒于元至正辛未(1343年)五月,可知鉴湖公迁往龙眼时间在1316—1343年间,而锦峰公迁往石涌时间当在元末明初,屈大均清代历史学家寻得吕氏族人,他们虽自称吕嘉后人,但应是这一群体后代。

云峰公是家族中举足轻重人物。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下令:若家中男丁众多,可入伍为兵,时人多踊跃参加,但云峰公认为,一旦加入军籍,日后战乱军兴,拼杀沙场,必令子孙罹祸,于是坚言丁寡,力避征伍。云峰公深谋远虑的决策,令子孙得以从此远离征战,安心耕作,尽享天年。

★吕氏大宗祠

此后历代先祖,大多谦让礼逊,有的“合食三世,毫无怒色”;有的“有德惠于乡人”。他们大多坚辞荣誉,只求简约,不拘羁绊,其中大川公与石石肯梁储少年同学,后梁储一度出任台阁首辅,权倾天下,而大川公仍久困乡村,梁储屡次推荐入仕,他一概婉拒,只沉浸于诗酒书画,令梁储感触不已。

另一位悦兰公秉承乐善好施的吕氏家风,潜心诗文,优游林下,更经营有方,积财成富。邻居困厄难持,要卖子度难,悦兰公捐资襄助,不求回报,令其血脉有续,乡人称颂。(www.xing528.com)

鹤巢公才华卓异,事不避难。当时永安桥坍塌,鹤巢公总揽其政,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条理清晰,每计必用,从落成到清末,人们每每提及,都深颂其德。

寅台公一直课子为业,见石涌乡族侄霞石公习曲练艺,深恐所学不纯,脱离家教,于是留育家中,与近涯公并读窗下,后霞石公“未冠而登早科”,近涯公却困顿科场,但他安贫乐道,更致力祖坟修建,祠堂经营,积德聚福,名声远播,政府“优以乡饮礼宾”,但他“辞而不就”,终成诗文二百篇。一生行止,正如序言所说“士穷而无用于世,托诗文以自显”,实也不枉一生。

顽仙公晚年致力族谱修订,更将族规条约一一考订,刊入谱中,成为此后几百年族中子孙严格遵循的行为准则,实现着先祖所称“未用于世,即以家政为国政,谁曰不宜”的古训。

八十三世祖弟史等三人于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年)由石涌乡迁居惠州归善县梁化屯下城,与王、梁、高、郭、余、沈、谢八姓补伍当军,为八姓军首。此后,从八十五世开始,他们迁移到平潭、川龙、张桥、上洞络村、乌塘等处。八十六世祖务田公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梁化屯迁居铁场约上壅乡。

几百年来,正是这些草根学者或积财渐富,恪守儒道族人对传统道德的坚守与弘扬,从捐资助孤,挺身助学到德行诲人,设帐授业,无不维系着一个家族的稳健兴旺,尤其是族人清白家风的延续与完善,令他们实现着修身持家的古老法则同时,更不时获得政府的褒赏与村民的推崇,在龙眼这片小村庄中延续着古老宁静的晴耕雨读,春种冬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泊古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