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进龙眼村:张之洞赞扬梁敦彦的故事

走进龙眼村:张之洞赞扬梁敦彦的故事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细问之下才得知原委。有一次,何家大宴宾客,同学梁敦彦也位列其中。参与此项工程的不少技术人员从此投身其中,并成为中国电报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而梁敦彦亦因贡献突出而深得张之洞青睐。1900年义和团之乱时,由于梁敦彦冷静而周密的筹划,使两湖地区未发生波动。有感于此,张之洞将梁敦彦提升为“江汉海关道台”。

走进龙眼村:张之洞赞扬梁敦彦的故事

回国后,梁敦彦与同学们在李鸿章的安排下在北洋电报学堂教英文。正如梁世平老人所说,那些学生基本没基础,只能从ABC教起。幸好,工作平淡,耶鲁出身的梁敦彦也正好暂时随遇而安,静观其变。

不久,父亲去世。梁敦彦回到久别的家乡勒流龙眼。后事办完,本无积蓄的他更是一贫如洗,连回天津的船票都买不起,而李鸿章则因其逾期不归而到处通缉。那时,他穷得连件像样衣服都没有,只好将留学美国时的床单改成短衫。

天无绝人路。一天,穷困潦倒的梁敦彦在广州城隍庙中无事徘徊,恰好碰见当年天津电报房的学生。学生看见老师落拓如此,不禁大惊失色。细问之下才得知原委。于是便告诉老师自己在张之洞的电报堂当领班,电报堂正缺人才,力劝老师一同前往。一无所有的梁敦彦便走进两广总督张之洞建立的电报房,无意中,也跨进他辉煌人生的大门。当时正值中法战争时期,在电报房里勤奋工作的梁敦彦充分发挥自己的特殊才干,深受张之洞激赏。

梁世平老人回忆起梁敦彦当年一个小故事。

当时与梁敦彦一起留学的何廷梁是大族人家。有一次,何家大宴宾客,同学梁敦彦也位列其中。布衣素洁、落落大方的梁敦彦端坐宾客当中。那些富家子弟看他衣衫不鲜,于是冷言嘲弄,但梁敦彦神情自若,淡笑不言。一位见多识广的老人对这帮轻裘少年说,这位青年虽衣着朴素,但器宇轩昂,将来可官高二品,你们最好不要胡乱欺负人。听这话后,这群少年止喙息音。从中,也可见梁敦彦学养风度非凡,一看就知非池中凡物。(www.xing528.com)

中法战争后,为发展电报线路,梁敦彦受李鸿章、张之洞委派,负责广东、广西、湖南等地的电报线路建设,在崇山峻岭中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出色完成南方电报网络的建设。参与此项工程的不少技术人员从此投身其中,并成为中国电报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而梁敦彦亦因贡献突出而深得张之洞青睐。

张之洞后调任武汉任湖广总督,梁敦彦也跟随左右,成为亲信幕僚。他与一代奇才辜鸿铭担任洋务文案。这两位沐浴在西方思想下成长的近代英才,惺惺相惜,辜鸿铭更称他为“同志”。不过,辜鸿铭更佩服梁敦彦的杰出才华和断事敏锐,因此,每当自己侃侃而谈有点得意忘形时,梁敦彦偶尔插口略作更正,这位目空一切的奇才也屏声聆听。因此,辜鸿铭出版《中国人的精神》时,就是请这位“同志”亲自题签。他们友情,可见一斑。

由于梁敦彦常在张之洞左右,且掌管文案,天长日久,对张之洞改良旧制,学习西方科技等思想产生重要影响。1900年义和团之乱时,由于梁敦彦冷静而周密的筹划,使两湖地区未发生波动。有感于此,张之洞将梁敦彦提升为“江汉海关道台”。1901年梁敦彦晋升为直隶知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