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梁士彦:侠义人格,建功入世

梁士彦:侠义人格,建功入世

时间:2024-01-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由周入隋的梁士彦自小任侠,性又刚果,隋时因功封▌国公。早在大业十三年,他就命儿子李建成、李世民交结英豪,以为己用,一时群盗大侠莫不响应,愿效死力。当李渊起兵,有“京师大侠”之称的史万宝,偕裴▌、柳崇礼举兵响应,大获成功,便是一显例。

梁士彦:侠义人格,建功入世

三、入世建功

周末政治腐败,皇帝庸弱,身为贵戚的隋国公杨坚乘此夺取政权,在关陇军事集团强有力的支持下,建立了隋朝。不久又平灭南方的陈朝,统一了全国。尽管隋立国之初,进行了旨在巩固封建政权的若干政治改革,自西魏至北周形成的府兵制度,至此完成向“兵农合一”方向的转化,中央对豪强的控制也得到了加强,但一直到其二世而亡,仍然自始至终都可见到游侠的活动。

隋初那班开国功臣,大多都是任侠出身。时代提供给他们合适的生存气候,一如东汉末年游侠们所感受到的那样,他们觉得自己正处在一个拥有一切可能性的开创性时代,所以纷纷活动。许多人本与杨坚交好,团结在他周围,但并不凛遵君臣大义,相反,时常觊觎皇位,有不臣之心。如由周入隋的梁士彦自小任侠,性又刚果,隋时因功封▌国公。后自恃功高,每有怨望,与宇文忻等人密谋作乱,“劫调币以为牟甲,募盗贼以为战士”,被外甥裴通告发,伏诛[20]。元谐“家代贵盛”,“性豪侠有气调”,少与杨坚同受业于国子,因军功累迁大将军,最终也因谋反被诛[21]。虞庆则“代为北边豪杰”,禀性倜傥,胆气过人,也是一位游侠,且在当地游侠中享有很高声誉,所谓“本州豪侠皆敬惮之”,他的下场与梁、元两人一样。他的儿子虞孝仁能守家风,自小“豪侠任气”。炀帝时,以谋图不轨被诛,竟与父亲走上同一条道路[22]。隋初其他名臣如杨素,历官尚书左仆射、司徒,执掌朝政,并参与宫廷阴谋,废太子勇,拥立炀帝,但他“少而轻侠,倜傥不羁,兼文武之资,包英奇之略,志怀远大,以功名自许”[23],早年是一位目光远大,很有抱负的侠者。刘权在文帝受禅初,以车骑将军领乡兵,炀帝继位,拜为尉卿,进位银青光禄大夫,原本也是一个游侠,“少有侠气,重然诺,藏亡匿死,吏不敢过门”[24]。沈光“少骁捷”,“常慕功名,不拘小节”。他的家境贫困,父兄都以佣书为事,独他▌驰不羁,“交通轻侠,为京师恶少年之所朋附”,许多人主动送财物接济,使他得以有甘食美服侍奉双亲。大业年间,炀帝征求天下骁果之士伐辽东,他在被征之列,“将诣行在所,宾客送至灞上者百余骑”,令人想见汉代大侠受人拥戴的热闹光景。以后,他被任命为朝请大夫,折冲郎将,谋击宇文化及,为宇文所害,年才二十八[25]。至若彭国公刘昶子刘居士结交如陈政这样的侠魁,“聚徒任侠,不遵法度”[26],召取公卿子弟党羽数百人,横行京城,乃至登故未央殿基,南向设座,遣使引突厥南侵,欲亲为内应,无法无天到这种地步,更可见当时任侠风气的炽盛。继两汉游侠进入社会政治中心之后,他们的势力和野心,直然要再现昔日游侠先辈的赫赫风光,并且其意气弥厉,心态饱满而奋发,似表征着与魏晋南北朝动乱时世中的侠者相较,有更上一层楼的追求。

这种意气弥厉,奋发饱满的心态,在唐代游侠身上得到了发扬光大。李渊与隋文帝相似,是假皇亲贵戚并手中的军权夺取先朝天下的。早在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他就命儿子李建成、李世民交结英豪,以为己用,一时群盗大侠莫不响应,愿效死力。李渊父子之外,当时如隋东宫左勋卫唐宪不治细行,好藏亡命,也喜欢与博徒轻侠结交,李渊领太原后,颇想利用他,正式起兵后,委为正议大夫。那一班游侠和任侠之士,自然各得封赏,充满荣耀感和成就意识。而当时与李氏父子争夺天下的其他几个人,如王世充“阴结豪俊,多收群心”[27],薛举“交结豪猾,雄于边朔”[28],梁师都“阴结徒党数千人”[29],也大都好结交侠者以成事。至刘武周骁勇善射,本人就是游侠出身。他们对于侠的作用十分了解,深知其天性坚忍,行动果敢,临事有不成功便死之心,而无家室亲情拖累,只要给予信任,施以恩义,便可期待其百分之百的付出,所以大多乐见其涌起,乐观其成就。而在侠者言,本来不过是易代之际避乱的小民,乃或是为躲避兵役丛聚苟活的盗贼,不死于兵燹,必亡于饥寒,当隋祚将终之际,能跟定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明主,依乘风云,勒功帝籍,岂不是一种存在价值的提升?所以在很多时候,他们主动而密切地关注时局,他们的行动因目标明确,变得格外的坚决和有效。当李渊起兵,有“京师大侠”之称的史万宝,偕裴▌、柳崇礼举兵响应,大获成功,便是一显例。

唐高祖李渊像

可能是唐初游侠辉煌经历的召引,高宗以降,历朝游侠大都奋发有为,思求一当。如魏州郭元振虽举进士,为通泉尉,仍好使气任侠,不以细务为意,后入武则天朝,历事数主,官至太仆卿、御史大夫,封代国公。哥舒翰家富于财,四十多岁仍不事生业,纵蒲酒于长安市,连父丧都不归家,独好任侠,“重然诺”,“多施予,故士归心”[30]。盛唐时他率兵击吐蕃,为河西节度使,功封西平郡王。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仆固怀恩引吐蕃兵入寇河西,郭子仪命羽林军使长孙全绪领兵万人为前锋,驻防韩公堆,与之抗衡。全绪遣禁军旧将王甫入长安,阴结少年豪侠为内应,某日依约一起击鼓于朱雀街,大呼“王师至”,吐蕃军不知虚实,以为唐军从天而降,人人惊骇,当夜就溃散而走。由此一事,既见当日长安城中,侠者活动甚为频繁,其时小说如《潘将军》所谓“尝闻京师多任侠之徒”并非虚语,更可见一般为侠者也欲立功国家,有所作为的热肠。有些志士如张玠,性豪侠,轻财重士,当安禄山反,遣手下李庭伟率藩兵攻鲁郡城,他率乡豪张贵、孙邑等人纠集人马将李杀死,事后不自言功,报国忠直之心,也是皎然可见的。

当然,并非所有情怀激烈的志士,都有张玠不居功贪位的高节,由于唐中叶后科举考试中关节请托成风,甚至有通榜皆取权豪子弟的。在唐王朝辖区应试不第求官无门的士子,包括一些仕途不得志的才识之士,不得不愤而北游河朔,投效藩镇以求进用,一些游侠和任侠义士,为求一展平生志愿,也有投身其中的。当日韩愈在《送董邵南序》中,隐含希望当代乐毅高渐离能出仕明天子朝的深意,正道出这一事实。至于当时藩镇大多任气尚侠,如田 、田守义、田承嗣祖孙三代就“以豪侠闻于辽碣”[31],这些游侠和任侠之士争赴边地,与之声气相通,自然能一酬所愿,建一番功业。唐人有诗,谓“塞上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32],“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33],便是他们这一番努力进取的实录。(www.xing528.com)

也是由于盛唐前后游侠活跃,任侠风行,使文人士大夫也受到吸引。如陈子昂父元敬“瑰玮倜傥,年二十,以豪侠闻。属乡人阻饥,一朝散万钟之粟而不求报”,其风概对他或有影响。但他“驰侠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尝以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好施轻财,而不求报”,“尤重交友之分,意气一合,虽白刃不可夺也”[34],不能不说是受到时代风气的熏染。还有王翰“少豪健”,“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35],高▌“尚节义”,“不治生事,客梁、宋间”[36],“五十无产业,心轻百万资。屠沽亦与群,不问君是谁”[37]王之涣“少有侠气,所以游皆五陵少年,击剑悲歌,从禽纵酒”,至长成出名后仍不改其嗜酒狂放[38],即是如此。究其热衷任侠,乃为游侠,可能与个人性情有关,然基于他们恃才难弃,极想有一番作为,如高▌从军边塞,为哥舒翰掌书记,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称其“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李颀等人在当时边镇将吏与州郡胥吏入仕多门的态势影响下,开始北走河陇,南游荆楚,由放荡而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为荣名而踏上报国之路,皆可表见其为侠的真实目的,或作为侠者心中所执的理想与目标,是在入世建功,而不仅止于获取侠名。

最为人熟知的自然是大诗人李白,他“少任侠,手刃数人”[39],又好结交豪雄,“门多长者车”[40]。由于既仰慕游侠“杀人如剪草”的豪行,又对其平交公侯,功成身退的高节心向往之,故平日行事“轻财好施”,“存交重义”[41],乃至“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42]。然而,这种种放诞任侠,并非其生平志趣之所在。他十六岁依潼江“任侠有气”的赵蕤从学[43],“好剑术,遍干诸侯”[44],以后赴成都谒见苏▌,苏氏以“赵蕤术数,李白文章”荐于朝廷[45],可知并非只知为粗侠,他之任侠,正有寄托和发散胸中难以掩抑的豪气的深意。唯此,他才会在《行行且游猎篇》中,唱出“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的豪歌,并时时有“功业莫从就,岁月屡奔迫”的感叹[46]

李白像

唐中叶以后,政治渐趋败坏,宦官专权,南衙北司之争,以及士庶的对立和党争,弄得国事日不可为。此时侠或卷入朝廷权力争斗,如穆宗长庆年间,有豪侠与勋家子于方交通,欲有事于河朔,僖宗乾符年间,有侠儿突入曲室,欲害李克用于云中;或在五代追随刘知远、朱温、郭威、钱镠等有游侠气质的君主,任张强力,横行无忌。如汉史弘肇“游侠无行”,生平不喜文事,谓文人难耐可恨,刘知远镇太原后,即奏请从行[47],总的来说渐已失却在封建社会上升时代努力前程奋发有为的豪气。当然,唐游侠所处的那个因中外交流频繁,商业经济发展,较具规模的城镇开始形成,以及长安富民尤多豪客等优越条件,也是他们所没有的。所以,他们大多追随骄蛮不驯的强人,投命效死,乃至充为杀手,上谋刺宰相,下击杀内臣,诚有不得不如此的必然因素的播弄。

壁画之商人遇盗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