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进龙眼祠堂,感受深远内涵

走进龙眼祠堂,感受深远内涵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作为集众多传统观念与经济背景于一体的顺德祠堂,其丰富深邃的内涵自令人留连其间,回味不已。因而,一座祠堂大有涵盖三才天地人及绵绵不绝,延续千秋万代深意。典型的有杏坛逢简刘氏大宗祠、龙眼梁氏大宗祠。典型的有龙眼吕氏大宗祠。顺德祠堂对族人参加科举的支持却不容忽视。在中秋节除祠堂颁分胙肉外,不少宗族还有“月饼两枚”。

走进龙眼祠堂,感受深远内涵

据老人回忆,当年龙眼村祠堂满布,仅如今七队一带,就有周家祠、陆家祠、梁家祠、吕家祠,足见当年繁盛与人们对先祖的尊念。

★层级分明的祠堂结构

顺德祠堂盛于明清清代中后期,大小宗祠遍布城乡,为数逾万。《顺德县志》说:顺德最重祠堂,大族壮丽者,动费数万金。其大小宗祠代为堂构,千人之族,小姓单家,祠也数所。曰“大宗祠”者,始祖之庙也,庶人而有始祖之庙,追远也,收族也。其中,祠堂之盛,又以北滘碧江为最。因而,作为集众多传统观念经济背景于一体的顺德祠堂,其丰富深邃的内涵自令人留连其间,回味不已。

★顺德祠堂(冯海棉摄)

如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一样,顺德祠堂也是分下堂、中堂、上堂三座。因“三”在古代属成功显贵数。老子讲:“道生一,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说:“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因而,一座祠堂大有涵盖三才天地人及绵绵不绝,延续千秋万代深意。

在顺德,明清两代祠堂的风格相异。明代祠堂大多为木架构,灰砂蚝壳墙,莲花斗拱托顶。典型的有杏坛逢简刘氏大宗祠、龙眼梁氏大宗祠。清代则多以花岗石和黑木为柱,水磨大青砖为墙,花岗石阶为阶,硬山顶。典型的有龙眼吕氏大宗祠。

祠堂第一部分叫“下堂”,也叫“头门”。通常是面宽三间,进深两间。正面的墙面多以平整的磨制水磨青砖贴面,墙裙则以花岗岩作墙裙,坚固美观,远远望去,一股庄重威严气势扑面涌来。

★庄严威武的祠堂石狮

一般名门望族的祠堂门口都有一对威严雄壮的石狮守门。石狮的朝代也很易分别。明代多俊朗瘦劲,清代多肚圆身滚。

祠堂前还有一个大广场。若族中有人高中举人或进士,便竖起一对旗杆夹,以宣荣耀。乡人相传,吕氏大宗祠以前有旗杆夹一对,可惜后不知所踪。但因历代多有高中举人进士者,因此,面对祠堂前比比皆是的旗杆夹,屡见不鲜的顺德人也就“熟视无睹”。人们常见河涌埠头的石阶就是昔日旗杆夹石叠成。(www.xing528.com)

顺德祠堂对族人参加科举的支持却不容忽视。在很多族谱或史书中,都有“给族贤膏火与生童应试卷金,举人会试路费”等记载,因此,读书人享受着全族人鼎力支持的物质资助,也肩负着整个家族的厚望。金榜题名,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意义,而是光宗耀祖,形成奋发向上精神的推动力。几百年来,这种绵绵不绝的祠堂耕读文化一直深深渗入这片土地。

★对科举的重视成为每个家族关注点

下堂那对以厚重实木制成的大门,多分为上下两段。平时,只开下段,门高不及人,族人入门需低头慢进,造成敛气屏息,出恭入敬的气势。大门下的门槛,高达五十厘米,入则需提袍跨步,这也隐含高门大户,出入谨敬意。不过,大门旁那对抱鼓石,倒为庄严的祠堂增添了几分错落与亲近,因而,摸的人特多,抱鼓石也就黑多白少。

中堂是族人春秋祭奠、商略大事的中心。顺德人十分重视祭奠祖先,俗称“拜太公”。除清明墓祭外,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都要在祠堂隆重举行拜祭仪式。祭奠时,供奉牺牲,扣钟鸣磬,举族跪拜,肃穆隆重。

各个宗祠都是由长房长子或嫡孙担任的“宗子”,俗称“生太公”,在冬至日的“冬祭”上宣读祖训,主要包括忠、孝、礼、义。

众所周知,封建时代管理机构止于县,乡村管理大多依赖于宗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父系氏族,千百年来渐成以修建祠堂、修订族谱、购置族田、约定族规等为主体的宗法模式,维系并奠定以祠堂为主要舞台的权利行使空间,所以,重大事情,如惩罚作奸犯科,违背祖训的族人,多在这里进行。另外,祠堂还担负帮助衙门征收赋税,组织抗灾等工作,因此,祠堂实是封建时代大社会的综合缩影。

在顺德,有句俗话,叫太公分猪肉——人丁一份。就是说每年春节和重阳,族长按祠堂一年的祖业收入拨出部分资金买猪,按照男丁每人一份来分发猪肉,女性则无法享受这种福利。分猪肉就在这里进行。所以,分辨是否同宗寻找一下族谱里分猪肉的名单就可一目了然。

有些宗族颇有意思,不写明颁分胙肉的份量,只是规定“功名肉一碗”。到底碗多大,则存乎一心,这或许是他们的先祖在订立族规时希望更熏陶子孙的修养与品性。另外,在许多家族族谱中,还看到除分胙肉外,还配搭“大包两个,棋饼两个,生果一份”,而大包则以猪肉、五仁、椰丝、芝麻、榄仁等作馅。在中秋节除祠堂颁分胙肉外,不少宗族还有“月饼两枚”。冬至日,一些宗族也有分配枝叶壮茂的橘子。这些颇为丰富的节日物质,也多少体现昔日家族资产的一种实质性福利。

中堂布局与下堂大同小异,但规模略大、制作更精,且呈递高之势。这,除有利排水采光外,更隐含深意,如杏坛逢简的刘氏大祠堂,依地建造,层层渐高,暗喻江山代有才人出,子孙一代胜一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