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PC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PC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PC建筑设计应遵循统筹、集成、模数化、试验、一张图等原则,并尽可能遵循少规格多组合原则、全链条信息化原则。少规格、多组合原则装配式建筑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都提出了“装配式建筑设计应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这个原则对一部分部品部件适用,但无法覆盖装配式建筑全部部品部件,包括主要部品部件。装配式建筑全链条信息模型的建立应当从设计开始,但这不是设计部门所能决策的,运用BIM需要花钱,只有建设方才能决策。

PC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PC建筑设计应遵循统筹、集成、模数化、试验、一张图等原则,并尽可能遵循少规格多组合原则、全链条信息化原则。下面分别介绍:

(1)统筹原则

由于PC建筑受到部品部件制作条件、运输条件和施工安装条件的制约,PC设计也必须将制作与安装环节的荷载、构造、预埋件要求考虑进去,所以,PC建筑设计不同于普通现浇混凝土建筑设计,必须与制作、运输和安装各个环节互动,进行统筹考虑,实现协同设计。

(2)集成原则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集成原则包括两个含义:

一是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管线系统和内装系统尽可能地实现集成化,采用工厂化生产的部品部件,以实现装配式的目标。如PC构件、夹心保温墙板、整体浴室、整体厨房、整体收纳柜、单元式组合机电箱柜等。

二是各个系统要尽可能地集成,实现一体化;或者系统间衔接便利化。如结构、门窗、保温一体化的剪力墙外墙板、布置了内装系统需要的各种预埋件的PC构件、埋设了机电管线或防雷引下线的PC构件等。

由于各个专业关于预埋件或埋设物的要求都要汇集到PC构件上,不能像现浇混凝土建筑那样在现场敷设安置,PC建筑设计的集成是非常重要的,一旦遗漏就会出大问题。

(3)模数化原则

模数化原则是通用化、标准化的前提,是构件制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构件安装实现便利化的前提,是发挥装配式建筑工业化优势、降低成本的基本条件,在设计中必须贯彻。

(4)试验原则

PC建筑在我国刚刚兴起,经验不多。国外PC建筑的经验主要是框架、框-剪和筒体结构,高层剪力墙结构的经验很少;装配式建筑的一些配件和配套材料目前国内也处于刚刚开发阶段。由此,试验尤为重要。设计在采用新技术、选用新材料时,涉及结构连接等关键环节,应基于试验获得可靠数据。(www.xing528.com)

例如,保温夹心板内外叶墙板的拉结件,既有强度、刚度要求,又要减少热桥,还要防火和耐久,这些都需要试验验证。有的国产拉结件采用与塑料钢筋一样的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制成,但塑料钢筋用的不是耐碱玻璃纤维,埋置在水泥基材料中耐久性得不到保障,目前,国外只用于临时工程,将其用于混凝土夹心板中是不安全的。

(5)一张图原则

PC建筑多了构件制作图环节,与目前工程图的表达习惯有很大的不同。

PC构件制作图应当表达所有专业所有环节对构件的要求,包括外形、尺寸、配筋、结构连接、各专业预埋件、预埋物和孔洞、制作施工环节的预埋件等,都清清楚楚地表达在一张或一组图上,不用制作和施工技术人员自己去查找各专业图样,也不能让工厂人员自己去标准图集上找大样图。

一张(组)图原则不仅会给工厂技术人员带来便利,最主要的是会避免或减少出错、遗漏和各专业的“撞车”。

(6)少规格、多组合原则

装配式建筑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都提出了“装配式建筑设计应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这个原则对一部分部品部件适用,但无法覆盖装配式建筑全部部品部件,包括主要部品部件。

以PC外挂墙板或剪力墙外墙板为例,一般为整间板,不同的建筑、不同的开间、不同的门窗布置有不同的规格,无法像ALC板那样实现少规格、多组合。主要的PC构件梁、柱、墙板等也都是如此。所以,对此原则的贯彻笔者认为应当灵活一些。

(7)全链条信息化原则

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要求装配式建筑宜运用BIM技术进行全链条信息化管理,并把运用BIM作为装配式建筑五个特点之一。装配式建筑全链条信息模型的建立应当从设计开始,但这不是设计部门所能决策的,运用BIM需要花钱,只有建设方才能决策。所以,从设计角度,一方面尽可能说服甲方运用BIM,一方面要会用和用好BIM,在设计中更好地实现统筹和集成,减少错、漏、碰、缺,提高设计质量,并为制作、运输、施工精细化、可视化、数据化管理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