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大学生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一步地考察大学生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社交状况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结合前面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考察社交回避与苦恼、孤独感在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中介检验表明大学生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既可以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另外还可以通过影响大学生社交状况来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

大学生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与实践

本研究采用孤独感和社交回避与苦恼作为大学生社交状况的指标来考察大学生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社交总状况以及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

同时,考察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社交状况的关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各个因子和总分与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孤独感之间都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的孤独感和社交回避与苦恼可以正向地预测网络成瘾倾向。网络成瘾倾向不同的大学生在孤独感和社交回避与苦恼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此结果与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的结果一致,即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社交焦虑(Loytsker,Aiello,1997;周涛,2003)、孤独(Young,1998;Morahan-Martin和Schumacher,2000;王滨,2006)的大学生越有网络成瘾倾向。不过,有关网络使用对个体社会交往的研究结论并不是完全一致的。Parks和Floyd(1996)发现,害羞、孤立或者是在某些方面有缺陷的个体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得社会支持。同时,研究(Kraut,Patterson,1998)也发现网络使用会占据原本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时间,降低了人际关系的质量,因而过多的网络使用会逐渐增加个体的孤独感。本研究支持后一种观点,个体对网络的依赖性越强,上网时间越长,其社会孤独感也越强。越是倾向于网络成瘾的个体,他们在社交过程中体会到更多的社交焦虑与苦恼,而并不能够仅仅通过网络来消除他们的焦虑和孤独感,这可能与他们社交卷入的减少有较大的关系(Kraut,1998)。

进一步地考察大学生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社交状况与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结合前面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考察社交回避与苦恼、孤独感在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孤独感在回避型问题解决、消极问题倾向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4.14%,32.25%。这表明回避型问题解决、消极问题倾向能正向地预测网络成瘾倾向,它们也可以通过孤独感正向地预测网络成瘾倾向。同时,大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在消极问题倾向、回避型问题解决和网络成瘾倾向之间也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7.93%,7.60%。消极问题倾向、回避型问题解决不仅能正向预测网络成瘾倾向,也可以通过社会回避与苦恼正向地预测网络成瘾。还有,大学生社交回避与苦恼在理性问题解决和网络成瘾倾向之间也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44%。理性问题解决不但可以负向地预测网络成瘾倾向,也可以通过负向预测社交回避与苦恼,正向地预测网络成瘾倾向。(www.xing528.com)

中介检验表明大学生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既可以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另外还可以通过影响大学生社交状况来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特别是回避型问题解决和消极问题倾向的大学生,他们的社交焦虑与孤独感水平更高,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社交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在网络上与人交流却不需要克服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因而他们更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补偿。因此,改善大学生的社会性问题解决状况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控制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状况,减少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