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积极与消极情感

大学生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积极与消极情感

时间:2023-09-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消极情感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消极情感及与压力相关的感受,如难受、痛苦等。研究也发现短期的积极情感,如开心、爱和满足能拓展认识,使个体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拥有变通以及开放的思想,还能促进个体有效地自我规划。积极情感能还消除消极情感对个体解决问题产生的影响。

大学生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积极与消极情感

情感分为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两种。积极情感是指个体体验到的积极情绪,与积极经历有关,如快乐、自豪、愉悦、兴奋等。消极情感是指个体体验到的消极情感及与压力相关的感受,如难受、痛苦等。

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中的积极、消极问题解决倾向与积极、消极情感是有区别的。Chang和D'Zurilla(1996)发现,SPSI-R量表中的积极问题解决倾向和消极问题解决倾向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有很大的差异,相关但是彼此独立。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积极问题解决倾向能独立地预测其问题解决风格,消极问题解决倾向也能独立地预测其问题解决风格。

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会对个体的社会性问题解决能力产生影响。根据Fredickson's(2001)的“扩展与建构”模型,短暂的积极情感,如开心、兴趣、满足、骄傲以及好奇心能拓宽个体的思维-行动系统,长时间的积极情感能增加个体的心理弹性(韧性)。研究也发现短期的积极情感,如开心、爱和满足能拓展认识,使个体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拥有变通以及开放的思想(Isen,2000),还能促进个体有效地自我规划(Aspinwall,1998)。在复杂情境中,积极情感能使个体对问题产生更详细且多方面的考虑并对信息进行多方面的整合,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Aspinwall,1998)。

积极情感能还消除消极情感对个体解决问题产生的影响(Fredickson,2001)。例如,对于那些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的个体来说,通过培养积极的情感能够帮助他们处理无法控制的压力,如那些照看艾滋病的人(Folkman & Moskowitz,2000)。那些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积极地评估问题情境,目标明确的个体更容易做出积极的有意义的反应。(www.xing528.com)

另外,积极情感还能消除自我损耗(Baumeister,Faber & Wallace,1999)。在处理长期的压力的情境下,就算是个体能成功地应对,但是长时间下去也是在耗竭个体的资源,而积极情感是对自我资源的补充。

相反,在消极情感的状况下,个体的认知会受到限制,应对方式倾向于回避,而且对问题的看法更加刻板(Fredrickson,2001)。消极情感可能伴随着烦躁和沉默,而研究发现焦躁不安与沉默者比那些非焦躁者具有更多的消极问题解决倾向,面对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不容易想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